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省地级市下辖区县的故事,例如河北省的保定市、江西省的赣州市,都下辖了20个以上的区县。今天,我们聊聊河北邢台市,邢台市下辖区县的数量,虽然不如保定市多,但也下辖了4个区、12个县和2个县级市,总计18个区县。那么,邢台市为何拥有18个区县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河北省的历史。河北省属于我国北方省份,同时,也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之一,华北大平原从河北省穿过。河北省民风淳朴、河北人身材高大,自古以来,就是各个王朝募兵的主要地区。由于河北省当年属于赵国和燕国的管辖区,因此,出现了“燕赵之地”的说法。河北省的北部山峦重叠、地质结构复杂,易守难攻。
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政权的屏障。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被称为“燕云十六州。”这一地区丧失以后,宋朝一直面临无险可守的问题,北方游牧政权的骑兵,经常南下,宋朝疲于应付。13世纪,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先后吞并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庞大的王朝。
但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元朝也开始发愁了。看着全国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密密麻麻的人口、耕地、河道数据,让元朝非常头疼。依靠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元朝根本忙不过来,唐朝设立的15道和宋朝设立的23路,根本就指望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巩固对各地区的管理,元朝在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在宋朝23路的基础上,推出了行省制度,这属于元朝的豪华升级版。
元朝设立了甘肃行省、四川行省等一系列行省,每个省下辖了各个路,每个路下辖了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各个县。几乎相当于4级区划,元朝在邢台等地,设立了顺德路。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并不完善。首先,区划不够合理,造成了管理难度大。第二,各种管理机构粗犷,效率不高。到了元朝统治末期,出现了各方面的问题。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结合元朝的经验,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区划。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时期,由于明朝迁都,从而形成了南北两直隶和13个省的区划。南直隶相当于安徽省、江苏省,北直隶则相当于河北省。在明朝统治时期,撤销了路这一机构,邢台地区的原型顺德路,更名为顺德府,这就是邢台市的前身。
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确立的,例如河北省周围的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等等。与现在的区划相比,已经非常接近了。17世纪中期,清朝确立自己的统治以后,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区划。最终,形成了内陆18个省。当时,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后来,又分为了安徽省、江苏省。
北直隶则更名为直隶省,也就是河北省的雏形。在明清统治时期,顺德府下辖了9个县,分别是:隆尧县、内丘县、邢台县、平乡县、巨鹿县、任县、南和县、沙河县、广宗县等地。1912年之后,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随后的二三十年里,战争连续不断,经济遭到了很大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