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
中文名称: 法藏
性 别: 男
朝 代: 唐
生 卒 年: 643~712
国 别: 外国
出 处: 中国历代名僧
生平文件
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法藏
华严宗是唐初继法相宗之后成立的又一佛教宗派。它以《华严经》为宗经,主要发挥“法界缘起”的旨趣。它的远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北方的地论学者和南方的三论学者,华严宗人自称的学统传承关系则以隋唐之际的法顺为本宗初祖,唐初的智俨为二祖,法藏为三祖。其实法顺和智俨只是华严宗的先驱者,法顺基本上是一位禅僧,曾劝人读《华严经》,相传作有《华严五教止观》,在其止观法门中把《华严》摆在最高的圆教的地位;他的弟子智俨著述较多,大力阐述《华严》思想,并提出了“十玄门”这一华严宗思想的重要方面,但是华严宗思想的核心——成熟的“六相”、“十玄”义旨,是由法藏阐明的,此宗的判教学说是法藏提出的,在全国各地建立华严寺院,并普遍缔结宗奉《华严》的香社,也是由法藏推动促成的,所以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是法藏。
法藏俗姓康,祖籍西域康居(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一带),祖先累代为康居国相,祖父迁来长安定居,从此入籍中国长安。法藏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17岁归心佛教,曾入太白山(在陕西郿县南,距长安300里)修行并学习佛经,后回京从云华寺华严大师智俨听讲《华严经》,前后9年,深受智俨赏识。总章元年(668年)智俨临终,曾嘱门徒道成、薄尘二人提携法藏,认为他专心钻研《华严经》,是绍隆遗法的希望所在。越二年,武则天的生母杨氏去世,则天舍其宅为太原寺,诏命度僧。经过道成、薄尘推荐,法藏获准剃度,隶于太原寺。
出家之后,法藏致力于讲经、翻译和著述。曾先后宣讲《百千印陀罗尼经》、《华严经》和《梵网经》,而一生讲说《华严经》达30余遍。在讲说中,他很注意运用恰当的比喻,或借助适当的工具,帮助、启发听众理解深奥的佛学理论;又善于巧妙地利用佛教神话,配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提高自己和本宗的宗教权威。传说他曾奉诏宣讲《华严经》,讲时有光明从他的口里涌出,须臾间团团成盖。武则天得知这一奇迹,对法藏大加赞赏,亲自指示安排京城十大高僧为他授满分戒。从此法藏成了正式比丘。由于他剃度出家和受具足戒正式作僧人都出自武则天的恩典,他和武则天就建立起特别密切的关系。法藏很有政治头脑,在自己的宗教活动中,常常利用和发展这种关系。例如,有一次他又奉武则天旨意在佛授记寺讲新译《华严经》,讲到《华藏世界品》时,恰逢地震,讲堂和全寺院剧烈摇晃,歘然震吼。法藏把这一地震灾害附会成佛经上说的佛说法时常感六种震动的奇迹,授意都维那恒景将这一奇迹报告武则天。武则天得报,欣然下诏嘉奖,把这场地震宣扬成是如来佛降迹显灵,既是法藏诚感所致,也是武氏朝廷上得天心下符民意的表示。这样,法藏和武则天都从这次地震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
法藏对于佛经的翻译也花了很大的精力,成绩很大。他先后参预了《华严》、《楞伽》、《宝积》等经的翻译工作,而于《华严经》的重译用功最多。相传《华严经》的梵本有10万偈,在晋代以前,有人译出了其中的个别章节,未采用《华严经》之名。东晋末年,佛陀跋多罗携《华严》梵本来至建业,于义熙十四年(418年)三月十一日至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十日译出,仅26000偈,分为60卷。这次译本开启了中国佛教界研究《华严》之风,但译本既不完整,又有译得不够准确之处,至唐初,已经不能适应《华严》研究蓬勃发展的需要。法藏对于晋译《华严》的不完善,也常常感慨系之。高宗调露年间(679-680年),中天竺高僧日照带来《华严经》的部分梵本,内有晋译《华严》缺译的《入法界品》。法藏得讯,即请他于西太原寺译出,并亲自参加仇校。既而又奉诏与道成、薄尘等共日照同译《密严》、《显识》等经论10余部,合20卷。
武则天称帝之后,派使者到于阗国求取比较详尽的《华严》梵本,并迎于阗沙门实叉难陀至洛阳重译。法藏奉诏担任笔受,名僧复礼、义净、圆测、弘景、神英、法宝及梵僧战陀、提婆都参加了这次译事。结果比晋译多出9000偈,勒成80卷。法藏又将日照所译的两段,称为八十《华严》,而晋译则被称为六十《华严》。
新译《华严》的工作得到武则天的大力支持。译经过程中她亲临法座,御制序文,又亲笔题写品名。八十《华严》译出后,佛学界对《华严》的学习、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单是法藏就有丰富的著述阐释《华严》的思想。他又亲自为武则天讲解《华严》的“十重玄门”、“六相圆融”等教理。这些理论十分深奥费解,连天资很高的武则天都难于接受,法藏就引镇殿金狮子作比喻,进行形象的深入浅出的解说。“六相圆融”的理论用总、别、同、异、成、坏三对范畴说明现象和现象之间错综复杂的缘起关系。拿金狮子来说,金狮子的整体是总相,因为它具足了各种成份,比如有眼、耳、鼻、舌、身“五根”;而眼、耳、鼻、舌、身是别相,因为这些成份有所差别。从另一角度看,眼、耳、鼻、舌、身相依相待,合成一个总体——狮子,是同相;眼、耳等各部分互生,又各不相同,是异相。再从另一角度看,眼、耳等诸根缘起而成为狮子,是成相;眼、耳等各部分仍处在各自的地位,保持分离状态,是坏相。法藏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这“六相”两两相别相成,同时具足,互融无碍,因而叫做“六相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