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是哪里的(紫星家族)

按:网上一直有客家人将国父孙中山归入客家人,其起因是被称为史学家的客家学者罗香林,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下靠个人的想像推论而得出的结果。罗香林等在考证时,通过想当然的方式,否定孙中山亲属提供的族谱与口述等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并否定孙氏族系与孙氏当地祖坟,硬生生将孙中山的先祖嫁接到紫金客家一孙氏名称同声的族谱上,引发近代史学界某些人恶劣的造假事件。

以下文章为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林家有教授的文章林家有先生是客家人,他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他能秉持公正,以真正的学术的方式还原孙中山族系的真相,是中国史学界的清流,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翠亨孙氏是否为客家人的问题

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所长林家有教授(客家人)

孙中山是近代中华民族的伟人,其思想功业彪炳千秋;客家人是中华民族中汉族内具有优秀传统的一支,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起过并仍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由此,孙中山是否客家人,既不影响孙中山、也不影响客家人在历史上的地位。我们研讨乃至争论,只是学术研究范围内的事。

关于孙中山是否客家人的问题,在孙中山逝世后几年即有人提出,自罗香林先生《国父家世源流考》出版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颇有争论,即孙氏族人,意见亦不一致。在此,把我们所了解到的有关孙中山是否客家人的争论的由来与发展,各种意见的论点与论据,以及翠亨一带居民的状况作一介绍,并谈谈我们的看法,以供研究孙中山以及研究客家学的人士参考。

一、“翠亨孙氏为客家人”说之由来

在孙中山在世时形成的文献中(不包括后来的忆述),我们没有发现孙中山及其家人对翠亨孙氏是否客家人作过表态。但在辛亥革命时期,一般人并不认为孙中山是客家人,陶成章在1909年散布谣言说孙中山“常言必先杀尽嘉应客及外江同志,然后乃可革清政府之命。”[1] 陶成章当时正不择手段地反对孙中山。如果孙中山当时被认为是客家人,那么陶成章当不会制造出这种荒唐的谣言来进行挑拨。

孙中山是否客家人的问题,在孙中山逝世后不久已有人提出并见诸文字,罗香林先生在30年代《客家研究导论》一书,[2] 对此言之颇详。

在本书中,罗先生引述古公愚、郭冠杰、范锜等先生的意见,他们提出,“孙公祖先,确为客籍,”“先生之兄弟平日善为客语”,“孙中山,实客家人与广府本地系之混血种,所居翠亨,原字菜坑,盖客家移民,初以种菜为生,故以菜坑名村也。”甚至还提到孙中山还亲口承认自己是客家人。[3]

罗先生也谈到他在30年代初访问翠亨三两天后所得之结论:“孙公上代,原住紫金,后迁东莞。至十二世连昌公复于康熙间与子迥千迁香山县东镇涌口门村,与邻居不很融洽,故数传又迁同镇翠亨村。后来与本地系互通婚姻,至孙父达成(字道川)时已是本地化了。孙母杨氏及原妻卢氏,皆为曾经缠足的本地人。孙公的姐(适杨)妹(已故)亦曾缠足。孙公父子,尚能客语;但他母妻,则已操本地系白话了。翠亨村距石门坑凡四里,周围凡二十四村,就中除翠亨村及迳仔路村外,其余都是纯粹的客家村落。孙公上世,种种经历,及其与客家人和本地人的关系,各村老年人,多少还知道一点。据他们说:客人和本地人,到现在还是不很和睦,唯翠亨孙家,则自来主张联合,不肯排客。”[4]

罗先生所述,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他认为到了孙中山之父达成公一代,已是“本地化了”的客家人,只是“尚能客语”;他也了解到孙家语言、婚姻、风俗与一般客家人不同,却并没有谈到发现了什么可证实孙家为客家人的史料;相反,他提到的“各村老年人”所说翠亨孙家“不肯排客”,倒是反映了他们只把孙家看作对客家人持友好态度的本地人。第二,罗先生认为孙家“原住紫金,后迁东莞”,与后来《国父家世源流考》的说法有较大出入。而且,罗先生在该书谈到林百克《孙逸仙传记》中译本一段话“我们的家庙,却在东江上的一个龚公村(译音)里”时加了一个注:“Linebarger氏谓孙公自述,祖祠在东江Kung Kun。下一字为“莞”对音,上字当是Tung字之误。据其地望推之,当是东莞无疑。民十五开智书局译本,误作龚公,非是。”[5] 而这恰恰是罗先生后来极力反对的论点。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