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在哪里(文峰区李云庆)

原标题:百花争艳春满园——文峰区文化建设走笔

□记者 高倩 文/图

听说文峰区的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记者忍不住想去感受一下文峰区的文化氛围。11月初的一个上午,还未走进文峰区文化馆大门,悠扬的手风琴声便抢先飘进记者的耳中,院里古木参天,阳光静好,弹琴的、唱曲的、跳舞的、朗诵的,仿佛都沉浸在艺术世界里。

“文峰区文化馆是国家三级馆,是区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艺术培训的重要基地,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了,曾三易馆址,最终于2014年在相二西路落成。”谈起文峰区文化馆,该馆馆长张君芳说,馆里的设备投资近60万元,各种乐器与演出服装一应俱全,只要是服务群众的文艺演出一律可以免费使用。

说话间,张君芳的电话响了,来电的是一个文艺团体的负责人,正为没让他们团队参加文化下乡活动“闹情绪”,让下次一定通知他们。类似规模的文艺团体,这个文化馆有很多,仅合唱团就有11个。为指导这些文艺团体排练、演出,服务群众,该馆专门为他们聘请了化妆、声乐等方面的专业老师,进行系统培训。

“这些年,为满足辖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我们争取上级资金339万元,先后建成了街道(镇)文化服务中心13个、社区(村)文化服务活动室43个、农家书屋4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42个,基本实现了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覆盖,为居民提供了文化娱乐的场所。”谈起这几年区里的文化建设,文峰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局副局长张红丽如数家珍。

在文峰区东关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靠墙的陈列架上摆满了居民的手工艺品,两位居民坐在桌前练习制作彩泥工艺品。这些制作材料是前些天街道开展彩泥培训时剩下的,现在放在活动室里,供有兴趣的居民练习使用。“我退休两年了,原来整天在家围着锅台转,都快跟社会脱节了。现在参加街道办事处组织的文艺活动,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还结识了很多老姐妹。”一位居民指着手机上的群对记者说,“服务中心经常开展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免费培训。每次有活动,工作人员都会在群里发出通知,有兴趣的居民可以通过报名参加,非常方便。”

如何让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如何让更多百姓参与进来?文峰区文化工作者在不断思索。“为活跃气氛,让大家共同参与,我们组织了很多活动,开展了很多比赛。比如,每年夏天举办消夏晚会,为老年戏迷组织‘戏迷角’活动,义写春联活动30年从未间断……这些年,我们区开展的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有10余项。”张红丽介绍,在他们举办的“出彩文峰·百姓舞台”才艺大赛中,因为提倡街道和社区的文艺团体自由组合参赛,越来越多的群众登上了百姓舞台,有三四岁的稚童,也有年过七旬的老者。

眼下,记者走在文峰区的大街小巷,只感觉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晨曦初现的广场上,结伴锻炼的老者剑花舞动;静谧的农家书屋内,求知者如饥似渴地畅游书海;芳草连天的公园里,鼓乐笙箫让人流连忘返;设备齐全的社区活动室里,一幅幅水墨丹青跃然纸上……

回到文峰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和旅游局,张红丽案头正在校订的《文峰耸秀》映入记者眼帘,那是文峰区文化工作者加班加点编写的,全套三本,九府十八巷、文峰塔、高阁寺等古建筑、文化遗址,粉浆饭等特色美食以及文峰区的古圣先贤与民俗风情等各个方面尽收其中。

“我们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与底气所在。眼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将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用好文化资源,延续区域文脉,为给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张红丽说。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