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城是哪里(唐城怎么写)

说说我的老家唐县镇

王远华

1958年2月21日,我在随州市唐县镇群贵村(现在称水府庙村)三队出生了,又在唐县镇读过小学、初中、高中,并回乡务农两年的我,直到1977年参加全国统考并考进襄阳卫校(实际入校时间是1980年3月)后才离开唐县镇,因此说,唐县镇是我真正的老家。

我的老家唐县镇,是一座有数千年文化底蕴的著名古镇。早在春秋时期,唐县镇称为唐国,国君唐成公(?—公元前505年)不仅是一名治国有方的开明君主,还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他曾骑着他的骕骦名驹,带领着数十万将士,南征北战,为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立下汗马功劳,是周武王得力干将之一,富饶的唐国,就是周武王对唐成公的封地。

当时的唐国很大,东与随国(随州)毗邻,西与樊国(襄阳)接壤,南与楚国(今宜城市)相连,北与昹国(今唐河湖阳地区)交界,是物产丰富,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较雄厚的诸候囯之一,位于唐县镇境内的骕骦坡,就是唐成公牧马的地方。骕骦桥(位于唐县镇卫生院大院内),骕骦亭,都是为了纪念唐成公与其良驹骕骦而建,((左传))记载:“唐成公有两骕骦,…..”,就是对那段历史的记载。

到了晋朝时,唐县镇称为厥西县; 到了西魏时,这儿又改为下溠县; 到了隋,唐时期,才定名为唐城县,是汉东有名的城池。宋朝时期,废唐城县之名,称为唐县镇,清朝亦沿用此名;直至1939年改为唐候乡;在1949年随州解放后,称为唐镇区,1958年改称红旗公社,1975年改称唐镇公社,1984年恢复唐县镇之名。2009年由曾都区划归新设立的随县管辖。全唐县镇下辖北园,紫金,文峰,骕骦4个社区,与华宝山,水府庙,双丰,桃源等23个行政村。全镇面积为292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十万人之多,是随州市有名的大镇之一。

我的老家唐县镇,真真算得上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从这里走出去的杰出人才多得数也数不清,据吴家权先生主编的《唐县镇志》介绍,由唐县镇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名校的人才就达四十余名,读上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佑贺大学等外国名牌大学的人才达三十余名,在全国与世界各地做出杰出成就、当上团级或县、区以上级别的官员、在全国知名高等学府任教,获得博士、博士后学位、获得教授、副教授职称、当上大学者、大专家、大作家、大名医、高级工程师,受到省级以上表彰的杰出人物多达二千余名,像我这样名字与学术成就能入编《中国专家大词典》、《中国特色名医大词典》、获随州市“首届十大名中医”“随州市名老中医” 等称号,写作并出版过四本书的人,都没资格与他们相提并论,也无资格入编《唐县镇志》。

唐县镇位于随枣走廊的中段,由此东连随州市,西与枣阳市接壤,离两市都是九十华里,中有316国道橫穿而过,又有汉丹铁路穿境而行,交通十分便利,精明的唐县镇人,常常是把枣阳的水果,小麦,化肥,工业小商品贩到随州市去卖,再把随州市的物美价廉的棉花,花生,土豆,蔬菜,淡水鱼等运到枣阳市销售,从中获利,因此,唐镇的运输业,个体经营户十分多,支撑着这个虽没有大型工业,没有十分著名旅游资源乡镇的经济命脉。

我的老家唐县镇,土质肥沃,气候平和,水资源丰富,因此物产也很丰富,素有“随州粮仓”,“鱼米之乡”之称。唐县镇鲁城河的土豆,白萝卜,生姜是远近闻名,尤其是这里出产的土豆,以个大,光滑,甜度高,享誉全国,被湖北省省政府定为“马铃薯板块基地”; 唐县镇华宝村,又称“蜜枣之乡”,在这块富含锌,硒等微量原素,与高含量磷资源的土地上,长出来的枣子,桃子,不仅个大,光滑,颜色好看,而且吃起来又脆又甜。用这些枣子做出来的“金黄蜜枣”是金黄透明,体丰肉厚,香甜可口,风味独特,在宋,清时代,就被皇室定为贡品。现在是湖北五大名产之一,在第三届国际食品搏览会上,还荣获“中国优质食品”的称号。这里的稻米也是以色白,粒大,煮出的饭清香可口而闻名全国,省级龙头企业—-金禾米业就是以唐县镇稻谷为主的著名加工业,加工生产出来的大米销往全国十六个省市。

唐县镇的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一条鲁城河贯穿唐县镇南北,还有吴山水库,黑屋塆水库,唐王水库,鲁城河水库等大,中型水库的水,都能通至唐县镇,唐县镇全境百分之九十的良田都可以灌溉,这也是唐县镇之所以被称为“随州粮仓”,“鱼米之乡”的水利保证。有水就有鱼,这儿盛产的胖头鱼以味美,细腻,腥味小而名扬四海,这儿的小龙虾,泥鳅,鳝鱼,鲫鱼都是很有名的抢手货,每到夏天涨水的季节,都有很多外地渔贩,来这里收购价廉物美的渔产品,销往临近几个县市,成为这些县市大、小餐馆、宾馆的抢手货,也成为唐县镇农民们增收的亮点之一。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