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科尔沁 我们的家
7月20号,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科尔沁变了模样》。从“地是荒的,羊是瘦的,人是穷的”,变成“沙地绿了,黄牛肥了,人奔富裕”。
美丽富饶的科尔沁草原绵延千里、花香四溢、林茂粮丰、美景醉人。奔跑的马群、碧蓝的天空、成群的牛羊是这草原上最美的点缀。如今这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是科尔沁人民半个多世纪以来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绘就的精彩画卷。
草原人民与这片草原相互依存,在这里感受草长莺飞,也感受风雪满天,他们游走于这片土地,依傍着这里的草场生活,也感受着草原的繁荣与衰弱。
上个世纪,由于长期干旱少雨加上大量垦牧而沙化。昔日连绵不绝的苍莽草原,逐渐退变为连绵起伏的茫茫沙海。据中科院沙漠化研究所监测,50年代末期科尔沁草原沙漠化面积只占20%,80年代末期则发展到77.6%。
科尔沁沙地也成为了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辽宁3省区,其中内蒙古的分布面积最广,达7170万亩。其原是植被类型多样,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科尔沁草原的主体。其南临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沙地南缘距北京直线距离仅约320公里,其境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着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面积4199万亩,占科尔沁沙总面积的59.7%,是科尔沁沙地的主体地区。
风沙无情地逼进,通辽人民不愿再眼睁睁地看着郁郁葱葱的草原变成贫瘠的沙地,一场防沙治沙的大会战就此展开。
30多年来,通辽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按照“先易后难”的治理原则,推进地区生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