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成语有哪些(睑的成语有哪些)

先奉上标题中问题的答案:成语“接人待物”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也可以写作“待人接物”,意思是指跟别人往来接触,其中的“待”指“对待”。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就讲这个“彳”部汉字:“待”。“待”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属重点汉字,要加强记忆,其详情如下:

待。有两个读音:

(一)dài。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待,竢(sì)也。从彳,寺声。”形声字,本义是等候。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今人易其语曰等。”现在说的等,就是古汉语里的待。比如《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郑庄公对祭仲说):“多做不合情理的事,必然自己垮台,您暂且等着吧!”

(郑氏三公像)

又比如白居易诗《放言五首》之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用的也是本义,辨别真材实料需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

本义之外,待还有很多用法,举常用的说说:

(1)防备;防御。比如《易·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上有栋梁下有檐宇,用来防备风雨。学会盖房屋,的确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进步。

(原始人的生活)

又比如柳宗元《兴州江运记》:“戍人无虞,专力待寇。”士兵们没了后顾之忧,专心防御贼寇。

(2)供给;备用。比如《周礼·天官·大府》:“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郑玄注:“待,犹给也。”关卡和集市的赋税,用以供给天子的饮食与服装。陶渊明有诗《拟古》之九:“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用的也是这个意思,(因为桑树被淹)春蚕没有了食物,当然也就没有办法供应织寒衣的丝线了。

(3)对待;招待。比如《论语·微子》:“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邢昺疏称:“待,遇也。谓以禄位接遇孔子也。”齐景公接待孔子时说:“像鲁国重用季氏那样,我做不到。”于是就用次于季氏,高于孟氏的待遇来接待孔子。孔子最后还是离开了齐国,但原因并不是因为爵位,而是齐景公不能施行孔子的主张。这一句里两个“待”,字义不一样。

(孔子像)

又比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教我用谨慎地待人接物教导我,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这一句话发展出来一个成语:“接人待物”,这个成语也可以反过来说,“待人接物”,其中的“物”,实际上也指人,成语的意思是指跟别人往来接触,这个成语也写作“待人接物”,用法完全相同。

(接人待物)

(4)依靠;仗恃。比如《文心雕龙·指瑕》:“然则声不假翼,其飞甚易;情不待根,其固匪难。”然而声间不需人翅膀,它可以很容易飞向四方;感情不依靠根柢(指像树一样的根),却可以非常牢固。

(5)必须;需要。《韩非子·五蠹》:“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这个道理很简单,连粗布短衣都穿不上的人,是不会需要在衣衫上绣花纹的。

(6)宽容;容忍。比如《国语·晋语九》:“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俞樾《群经平议》:“待,犹忍也。”顶着五陵贤人的名头做出这样不仁义的事,还有谁能够容忍呢?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