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有哪些(工人的雅称)

近些年,有关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事件,令我们了解他们的处境——学历低、贫困、劳苦、利益受损等等,而通常他们会被称呼为带有贬义的“乡巴佬”,或带有同情意义的“弱势群体”。

其实,对农民工的称呼还有很多。

1、小名“打工仔”

“打工仔”是农民工分化出来的新名词。当地人(特别是城里人)认为外来的农民工学历低,只能从事辛苦、低薪的工作,但又吃苦耐劳,遂冠之以“打工仔”,带有一定贬义的意味。

2、别名“进城务工者”

“进城务工者”是官方对农民工一种定义,通常是指从村镇进入城市打工的人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于是大量农民开始离乡进城打工或小本经商,他们是拥有农村户口的城里人,收入低,但过着消费水平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3、曾用名“盲流”

盲流,即“盲目流动”、“盲目流入”或“盲目外流”,指中国大陆农村迁徙和流动进入城市的人口。

由于失业、避灾、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大或政府政策偏向城市等因素,农村人口大量向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迁徙,这种迁徙存在某种盲目跟风现象而成为一种潮流。

“盲流”一般出自研究人口学的学者之口。

4、尊称“城市建设者”

“城市建设者”是对农民工群体一个较为美好的尊称,多出自官方。通常,“城市建设者”有特定的指称,如农民工群体中的从事建筑、环卫等公共建设的人员,并不是所有农民工都被成为“城市建设者”。

5、昵称“农民兄弟”

“农民兄弟”也即“农民工兄弟”,这是对农民工一种较为亲切的称呼,一般出自一些关爱农民群体生存状况的公益团体,或者对农民工报以亲近人之口。

近年来,基于“工作无分贵贱”的理念,农民工群体享与其他群体同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的发声人也越来越多。

6、俗称“乡巴佬”

这是农民相对于城里人的一个称谓。部分城里人认为,从乡下进城的人,看到城里的一些事物,都觉得很新鲜,这些乡下人笨拙、迟钝又粗俗质朴,便称其为“乡巴佬”,含贬义意味。

7、绰号“游民”

“游民”一词,含义自古至今有所不同。古时是指无田可耕,流离失所的人,这些一般会因客观因素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其他地方。

现在“游民”是指没有正当职业或者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农民工多属于没有固定职业一类。

8、宪法名“公民”

农民工在法律层面的定义是“公民”。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9、时髦称呼“弱势群体”

农民工之所以被称为“弱势群体”,是因为这个群体所从事的工作、所领取的薪酬、所享受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社会福利,都不如其他阶层,甚至他们的基本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在社会之中处于弱势。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