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词有哪些(有关感恩的词语解释)

傅惠钧

午后,收到瑞安中学蔡瑞琛老师发来的短信:

傅师好!不才学生又来叨扰您了。下面这句话有语病吗?病因是?

范宝利过了四十岁便开始感恩他几乎每天都拥有这样的早晨。

从两个问句以及所提供的这个句子本身看,如果我没有猜测错的话,该是中学语文考试或练习中的一道语病辨析题。想来出题者认为这句话是有语病的,但老师们对此有疑惑。

那么这句话究竟有没有语病?为什么会存在疑惑?这恐与“感恩”这个词的用法有关。

“感恩”是一个动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感恩不尽/感恩图报。”属动宾式合成词。汉语动词中的动宾式合成词,一直以来都极少带宾语。从古代汉语到近代汉语,无不如此。杨柏峻在《古汉语中之罕见语法现象》一文举了《史记》中的五例,何乐士在《史记语法特点》一文中举了九例,并说“此前很难见到”,观其例,所带宾语多非典型宾语。邢公畹说:这样的句式在《史记》中出现了一下,后来就不易再见到,大概是不受说者、作者欢迎的缘故。并概括出一条规律:汉语的动宾式动词除去少数有特定意义的而外,一律不能再带宾语。这中现象与动宾式构词不无关系。动宾式动词往往是由动宾式短语词化而来。自身已带着宾语,对宾语往往具有排斥性。因而,动宾结构的动词通常为不及物动词。

但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动宾式合成词带宾语的情况日渐多起来,邢公畹说这是“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一时间人们都爱使用,拿香港汪惠迪教授的话说,这种用法“想挡也挡不住”,如“弗莱士登陆新加坡”“斯琴高娃缺席庆功会”“蒋大为将作客‘艺术人生’”“周初明签约唱片公司”等等,触处皆是。“感恩”一词最初也不见带宾语的用法,我在BCC语料库中检索“古汉语”语料所得例句,前一千个例子,均未见带宾语者。早期现代汉语中也未能见到。想来,“感恩”的及物用法也是近三四十年来才出现的,特别是近些年尤为多见。一般都带名词性宾语,例如(本文所举例子均见于《人民日报》):

我们坚持要感恩这个时代、感恩互联网、感恩中国、感恩中小企业。

新时代的文艺家应该自觉地把人民当作衣食父母,热爱人民、感恩人民、敬畏人民。

“华夏母亲节”成为当代社会发扬尊母爱母、感恩母亲、孝敬母亲的中国化本土节日。

例中“感恩”的宾语均为名词或名词性成分。语料中也见带谓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短语的宾语。例如:

感恩先贤的付出,让身居海外的华夏儿女可用汉字书写人间冷暖,描述名山大川的气象万千。

我们感恩妈妈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的教育和教诲,更感恩妈妈朴实无华、言传身教的哺育与滋养。

例中的“付出”“教育和教诲”“哺育与滋养”均为谓词性成分。但是这类偏正结构仍具有名词性功能,一般归入名词性短语。

那么,“感恩”带宾语是否限于名词性成分呢?如果是这样,那么蔡老师提供的句子,的确不合这个限定。因为这个句子“感恩”的宾语是“他几乎每天都拥有这样的早晨”,是一个主谓结构。当然,这个主谓结构若稍作调整,在“拥有”后加一个“的”,也就变为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结构了,如是这样表达,一般应该不会质疑句子的合格性。

但问题的关键是,不加“的”,这个句子是否合格。我在BCC语料库中反复搜寻,发现此类用法并不少见,特别是在近些年的语料中。举几例如下:

我是一个在缅甸很普通的华裔家庭长大的孩子,我很感恩我的爸爸妈妈供我在北京读书。

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们不敢妄自称大,感恩平安活在天地之间,有幸与书结缘、与人结缘。

李皓感恩当时不少同学愿意帮他做翻译。

藏家的亲人莫要惊慌,感恩金珠玛米的信徒来到了你身边!

这类句子的共同特点是宾语是述谓性的,有的是主谓结构,有的是述补结构,有的甚至是一个复句形式。考察“感恩”与其宾语的关系,可以发现,宾语所述均是“感恩”的原因,可转化为“因XX而感恩”的格式。因而可以看作是原因宾语。如最后一句,可理解为“因金珠玛米的信徒来到了你身边而感恩”。蔡老师提供的句子应该也属于这种类型。可以相同的方式来理解:“因他几乎每天都拥有这样的早晨而感恩”。我们觉得,这种用法,可以视为“感恩”一词句法功能拓展的结果。“感恩”原是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后来发展出带宾功能,起初所带宾语限于名词性成分,一般是对象宾语。继而衍生出以谓词性成分为中心语的宾语,此类宾语已带有原因的性质,如“感恩先贤的付出”,可理解为“因先贤的付出而感恩”,这个形式可看作是个过渡的形式。进而发展出谓词性原因宾语来。这是“感恩”在功能上的一种泛化。这种现象,目前大有使用开来的趋势,因此不可简单否定。刘大为认为:动宾动词的词化程度越高,对句法结构的干扰就越小,带宾语的可能性就越大。以上用法也表明,“感恩”的用法,词化程度已比较高,带宾用法已较为稳定。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