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是半显性遗传性疾病,也就是说,妈妈是无症状携带者,她生的孩子中有一半的几率是患儿。在一个家系中的患者,病情轻重不一,一般女性较轻。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肠道及肾小管对磷的转运缺陷有关。本病患儿多在生后2年发病,症状与常见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同,即O形腿、X形腿等骨骼畸形、生长速度慢等,尚可有容易骨折、骨骼疼痛、牙齿发育不良等症状和主诉,骨骼X线片检查也与一般佝偻病相同。血清化验检查显示血磷明显降低,血钙稍高,碱性磷酸酶增高。
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于肾小管对磷酸盐的回收障碍及肾脏对25羟维生素D的调节不正常所致,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可回吸收肾滤液中的磷酸盐,维持磷的内在平衡。肾脏将25羟维生素D[25(OH)D3]转化1-25二羟维生素D[1-25(OH)D3],后者为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本病患者在这两方面均有缺陷,但其真正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太清楚。
由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北方地区比较常见,他们的临床表现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常常将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误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而延误了治疗。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特点:发病比较晚,多在出生后第二年;无肌张力降低和肌无力,血磷明显降低,常有家族史。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多在生后第一年,没有肌无力,血磷不低,无家族史。而成人发生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往往与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