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娜斯塔西亚.普拉基斯
布鲁克林农场是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商业屋顶农场,他们利用闲置的屋顶为社区生产健康蔬菜、发挥生态效益,成为盈利的都市农业。即使採用商业模式经营,他们并没有因此丧失当初的愿景与使命,就是以社会企业的精神,提供社区居民美味的有机食物、改变人们对食物的观念,也让整座城市更凉快。
布鲁克林农场的共同创办人,都是生活在大都会的上班族,有人曾是企业顾问、文字工作者,也有披萨店老闆,因为对农业热忱,便毅然决然辞掉工作追寻梦想。作者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如何选择创业伙伴、如何寻找资金、如何拓展事业,以及如何在没有违背自己核心价值之下,发掘潜在可获利的资源。
葛温工作两年之后,于二○○八年提出辞呈,她跟圣约翰领出所有积蓄,买一辆标準黑色富豪轿车,便开着上路。他们在四处游走,先沿着东岸南下,接着转向西边,又折回开向华府,最后穿过北方边界,到了加拿大。当年六月,他们抵达阿拉斯加的荷马市,葛温在为死之华乐团(Grateful Dead)製作酪梨三明治的嬉皮咖啡馆担任快餐厨师,圣约翰则在捕大比目鱼的渔船上工作和建造房屋。
最后永昼结束,黑暗重新降临北方。他们已经离开九个月,累积的回忆可能超过大多数人一辈子。当他们必须搬到其他地方重新找工作时,发现走过这么多地方之后还是最爱布鲁克林。所以他们带着身上仅有的现金,与富豪轿车增加的一万六千公里里程,回到东岸。
当时是二○○八年秋天,他们开在的高速公路上,知道即将面临的困境:他们回家后很难找到工作。离开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了解自己有多想念布鲁克林,但已经很难回到原有的生活。他们不再每天离开公寓,到曼哈顿区舒适的办公室工作,现在他们没有工作,必须靠打零工过活。葛温在朋友的外烩公司打工製作酪梨三明治。有一天,朋友提到他管理的披萨屋需要人帮忙,而且答应教她拍饼技巧。因此葛温在一年内从年薪一万五千美元和完整福利,变成最低薪资的打工族,在灼热的烤箱前挥汗工作。
不过葛温不后悔,她觉得更快乐、更满足。她发现站着用双手工作,比整天坐在办公桌更适合自己。不过低阶工作赚钱不多,所以二○○九年葛温和圣约翰回到布希维克,想找有后院的房子可以种植食物。但在纽约,尤其是在他们负担得起的公寓,所谓的后院通常只是一小块围着铁鍊的土地。
开始顶楼的週末农场
有一天,我从罗贝塔披萨屋的农场规划会议离开后碰到圣约翰,他正拿着一块披萨。我在瓦萨学院时就认识他,但和葛温不算熟,他是一位不与人打招呼又怪怪的人。我们聊了一下,我提到计画建造一座农场。我说正在找土壤,这时圣约翰的眼睛亮起来。他在长岛一处机构找到很棒的泥土,但需要的数量不足最低订购量。我们说好透过电子邮件继续联络。圣约翰后来联络我时,也把葛温一起拉进来。葛温到罗贝塔农场时,她的反应就跟我们第一次走进这里一样,融合快乐的困惑和审慎的讚赏。
后来,她还在这里找到工作。她已经厌倦骑车穿过布鲁克林区去做披萨,而且她认为可以在附近找拍饼皮的工作。帕拉奇尼和赫伊也很中意她。他们感到自己找到一块璞玉、脚踏实地的员工,以及拥有实际种植经验的人。我们建造农场时,没人想过自己不懂如何种植作物,我们的成功充其量只能算是杂牌军。不过葛温对植物很有一套,不单单只是把植物种活。她和在家里种菜一样,不种低价值作物,因为这类作物向批发商购买更便宜。此外她还拟定种植时间表,让餐厅厨师知道某个时间会有什么蔬果。
她会帮我和志工列出週末农场的待办事项清单,不到半年,罗贝塔农场产量已经不错,克里斯和布兰登把葛温调离披萨屋,转到农场工作。他们还收购隔壁占地约一百七十坪的废物堆置场,需要有人把它从臭气沖天的流浪猫藏身处,变成充满食物和欢乐的地方。
这个地方十分髒乱,葛温深深吸一口气,埋头处理繁重的清理工作。清出来的垃圾、汽车零件、死老鼠、狗屎,甚至猫的头骨装满一辆垃圾车。罗贝塔农场当时刚开业不久,预算很吃紧,连栽植机都没经费可买,更别谈要清除整片柏油了。因此当布兰登告诉葛温,同一条街的莱茵黄金啤酒厂打算改成艺术工厂和活动场地,她立刻去问酒厂经理,是否能到那里取用需要的东西,协助他清除废物。葛温在那里取得很多免费物资。第二年,这座农场长出香草植物和果树。她取得的物资装满十五个又大又厚的鱼箱,每个鱼箱三英尺高、三英尺宽、四英尺长,能够用堆高机抬起。箱中装满土壤时,这点显得格外重要。
种植箱设计成可以移动很重要,因为葛温经常提醒大家,农场生产的食物一定不足以应付餐厅需求,如果农场可以兼具活动场地功能带来更多收益。因此必须让农场更具吸引力,并且可以随意调整配置,因应不同的需求。到现在葛温依然因为这点而获益,也经常鼓励委託我们设计种植空间的餐厅思考:城市农场的价值不只是提供农产品。由于农场位于城市,因此必须适应都市稠密的人口。这代表农场会被当成集会空间,或在建造时发挥想像不到的功能。这一点对我们公司的价值非凡。
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学到的事务会在五年后成为赖以为生的技能。当时葛温和我只是很高兴,能脱离在办公桌上回覆电子邮件和写备忘录的日子。我们很高兴这么做,而且还想做更多。我们看出罗贝塔农场计画的限制,除了空间的限制,还有观念的限制。这个农场只是为服务餐厅而存在,但无论这个农场多么独特或先进,葛温和我都对餐厅工作没兴趣。葛温利用晚上时间在社区成立食物合作社,这个合作社目前仍在运作。我进行自己的计画,想为遭到大型农业公司控告的农民提供法律服务。我们和罗贝塔的老闆一样,希望达成可观的进展,而不只是当个大机器里的小螺丝,朝目标牛步前进。
城市农业
我们看到《纽约》杂誌关于弗兰纳和鹰街农场的报导时,心里只有这样的画面:一名脚踏实地的人达成可观的进展。这座屋顶农场对城市的健康生态带来正面影响。我们可以用磅来计算它为当地居民提供多少新鲜农产品,而且完全不消耗化石燃料。我们甚至可算出有多少人曾经造访及见证农场种植的食物,或是单纯享受绿意盎然的空间。
此外,我们发现弗兰纳和我们志同道合,他做的事跟罗贝塔相同,成果则完全出乎意料。就实际层面而言,我们很想跟他联络,讨论种植作物的心得,哪种成效好、哪些不好。我们很好奇他用哪些土壤改良剂让农场更肥沃,以及从哪里取得种子。我们还想认识这位成功在屋顶建立农场的人!所以我写电子邮件给他,直到现在我们还不敢相信他回信了,而且是马上回覆(农民在夏季通常不会整天盯着电子邮件信箱)。不过他真的这么做了,不久我们就互相造访对方的屋顶农场。
几星期后,我们碰面的次数愈来愈频繁。刚开始碰面时谈的是进行中的计画,也会顺便借还工具,最后聊到是否要合买一批种子。除了正在进行的计画,我们心里都有个大计画,只是心中有些不确定的疑惑。帕拉奇尼和赫伊在计算投入与收入是否有盈余时,他们询问弗兰纳的财务状况如何。他表示,鹰街农场第一季的毛利(不是净利,是毛利)是一万三千美元,但他说,淡季时必须去当二厨,才能损益两平。
很难说清楚,是什么因素促使我们合作创业,或许与华尔街骗术被掀开后的经济形势有关。当然,我们不想因为金融业的贪婪而同仇敌忾,而是想证明经济还有其他替代方案。我们已经失去理想,不再相信善意和人性能抵挡金钱的力量。那年秋天我们聚在一起喝咖啡,话题逐渐转到数字。我们问的不是城市农业未来是否能满足城市需求(我们知道不可能),而是以环境管理和社区参与为宗旨的城市农业企业,在财务上是否能永续经营。我们没有明讲,但心中都排除无商不奸的想法。
更棒的是,我们每人都非常适合从事城市农业,而且我们的个性刚好互补。帕拉奇尼喜欢实行计画。他像一条鲨鱼,只有不断向前才觉得舒服。弗兰纳喜欢挑战,为屋顶农场撰写业务计画当然颇有挑战。葛温最受不了坐在椅子上思考,只要确定某个想法很好,她就想立刻採取行动。赫伊为自己的信念努力时,他争取支持的能力比冠军赛最后几秒的吉祥物更强。
我们都认同自己的家乡需要更多人从事农业,但我们投入后发现,城市农业计画必须依靠补助才能维持是有原因的。农耕这个行业不受注目,在纽约就没什么发展空间。但我们也知道,一个人提倡这件事的力量有限。我们相信,要证明计画可行,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计画获利。共同的信念促使我们把闲聊中尚未成形的公司模式,转化成未来公司的脑力激荡。
许多人跟弗兰纳接触,想和他合作进行各种当地食物计画,但我们创业的共同目标随时间而茁壮,而且出现在世界各城市,因此他考虑离开一手建立的屋顶农场,与我们一起工作。况且他可以交棒给能干的诺瓦克,鹰街屋顶农场在她的主持下会蒸蒸日上。然而弗兰纳、葛温、我,和罗贝塔披萨屋的朋友合作愈久,愈发现我们有种特别的互动、多样化的技能,以及共同的志向。我们好几年后才体会到这个团队的互动有多么特别,又花更长时间才让这个团队成长到现在这个样子。就这样,二○○九年秋天我们成为共同创业的伙伴。
书籍介绍
《我在纽约当农夫:全球最大的屋顶农场如何创造获利模式,改变在地饮食》,时报文化出版 .透过以上连结购书,《关键评论网》由此所得将全数捐赠儿福联盟。
作者:安娜斯塔西亚.普拉基斯 译者:甘锡安、温泽元
脱下西装当农夫是不少上班族的心愿,但如何创造获利又不失从事农耕的初衷?
在纽约布鲁克林区,有一栋曾是造船厂的白色建筑,现在顶楼绿意盎然,种满有机蔬菜,养蜂、养鸡,还能举办婚礼、学生课外教学,也为联合国总部大楼打造蔬菜花园。这个屋顶农场属于布鲁克林农场(Brooklyn Grange),一个在都市打造农业的企业,他们透过批发、零售,以及社区支持农业(CSA)计画销售作物,计画五年内创设七座屋顶农场。
布鲁克林农场是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商业屋顶农场,他们利用闲置的屋顶为社区生产健康蔬菜、发挥生态效益,成为盈利的都市农业。即使採用商业模式经营,他们并没有因此丧失当初的愿景与使命,就是以社会企业的精神,提供社区居民美味的有机食物、改变人们对食物的观念,也让整座城市更凉快。
本书告诉你,梦想如何成真!布鲁克林农场的共同创办人,都是生活在大都会的上班族,有人曾是企业顾问、文字工作者,也有披萨店老闆,因为对农业热忱,便毅然决然辞掉工作追寻梦想。作者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如何选择创业伙伴、如何寻找资金、如何拓展事业,以及如何在没有违背自己核心价值之下,发掘潜在可获利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