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浪科技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等全世界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庆祝2050年的到来时,他们也许会回忆起30年前的那场。在对抗全球变暖的征途中,这场成为了重要的转折点。世界各国纷纷联起手来对抗,并就此开启了合作预防气候灾难的新时代。人们对绿色能源和新技术进行了大量投资,使得碳排放迅速减少,成功将全球气温控制在了工业前水平的约1.5℃以上。
当然,未来也可能是另外一番情景。等到2050年、人们回忆起这场时,只会将其视作抗击全球变暖的漫长征途中的一段小小插曲。尽管2020年初时,全球碳排放曾短暂地减少了一段时间,但在危机过后,各国为了恢复经济,不惜使用大量价格低廉的化石能源,导致碳排放激增,全球气温也快速上涨。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等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增长足足5℃。
以上是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两种不同情况。没人知道如今这场最终将如何收场,也不清楚人类最终能否成功避免一场气候大灾难。但气候研究人员需要弄清的是,不同的气温上涨水平分别会导致哪些问题的出现。因此他们设计了一系列情境,代表人类可能面临的几种未来,希望能借此弄清不同政策对碳排放造成的影响、以及地球可能做出的反应。
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各国政府能够齐心协力、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同时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而在最悲观的情况下,各国将进一步增加对廉价化石能源的使用,不惜一切代价发展经济。
研究团队利用全球气候模型模拟了这些情境的最终结局,预测地球的社会经济最终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些模拟结果将为未来数年的气候研究提供借鉴,并将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下一次大型全球变暖评估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围绕2015年巴黎协定开展的一系列全新减排举措协商中,此次研究也将扮演关键角色。
此次研究设置的情境中包含了一种极端情况。根据该情境的预测,等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涨至工业前水平的5℃以上。该情境在过去十多年间的气候研究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也备受批评家指责,认为其预测具有误导性,因为该情境假设的煤炭使用量高得不切实际(等到2100年将涨至当前水平的5倍)。但许多研究人员并不理会这些批评的声音,认为只要人们能理解其中隐含的假设和限制条件,设置这种高排放情境就是有价值的。例如,就算煤炭使用量不会大幅增加,假如北极永久冻土层中释放出了大量甲烷,也会造成与化石燃料使用量激增类似的效果。
“我们想了解未来有哪些风险,而不是对未来进行预测。”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大气科学家、2017年气候评估报告第一卷的主要作者唐纳德·伍布莱斯(Donald Wuebbles)表示。科学家设计这些情境,并不是为了预测未来的碳排放量,而是为了研究不同的气候变暖程度、以及对应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情境可以为多种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帮助:气候建模人员可以借此测试自己的模型、预测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造成哪些影响;经济学家需要用这些情境来预测特定政策可能付出的代价;生态学家则需要借此预测全球生态系统的变化。
“这可不是科幻小说。”华盛顿大学环境健康研究人员克里斯蒂·艾比(Kristie Ebi)指出,她是设计这些情境的委员会的联合主席,“我们需要用这些建模结果来预测我们的选择可能造成的后果,而如今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了。”
不寻常的工作
1989年4月,一群背负着预测未来重任的专家在荷兰比尔特霍芬齐聚一堂,为将于次年发表的首次IPCC评估报告做好准备。他们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的情境,描述了各国将在21世纪产生多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他们预测的未来世界从极度污染到超级洁净不等。这些模拟情境为气候建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能够帮助他们预测地球未来可能会做出哪些反应。
自此之后,IPCC曾对主要的几种排放情境做出过几次更新。但这种情况在2006年发生了改变:由于联合国等组织向IPCC施压,认为IPCC应当对科学进行评估、而非引导,因此IPCC决定退出情境开发工作。
于是在2010年,一支由气候科学家理查德·莫斯(Richard Moss)带领的团队自行承担起了这项任务。在该团队发表的新框架下,研究人员可以创造新情境,还可以利用针对IPCC上一次气候评估所设计的情境。
该团队提供了四种对未来碳污染水平的预测结果,称其为“代表性浓度路径”(RCP)。全球各地的气候建模团队都可以用它来预测地球的命运。这些代表性浓度路径反映了不同水平的辐射效应,即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额外变暖效果。代表性浓度路径的目的并不是描述特定的排放趋势、或预测经济技术的变化。这些工作有其他研究人员来负责。他们会建立一系列温室气体排放趋势模型,仿照代表性浓度路径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变化趋势。
莫斯指出,他们设计代表性浓度路径的初衷是为了概括科学文献中对全球变暖可能性做出的各类假设。这些预测结果之间的区别要足够大,让气候建模人员能够轻松地加以区分。其中,有一种名为RCP8.5的情境假设气温将比工业前水平高出5℃,尽管备受批评,但它为气候建模人员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因此对研究人员格外具有吸引力。“我们只想提供足够多的细节、帮助气候建模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而已。”莫斯指出,“我们从未想过给各个情境赋予不同的权重。”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代表性浓度路径也凭借实力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许多科学家都开始用RCP8.5代表一个不采取激进气候措施的未来世界。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采用RCP8.5的确很有诱惑力。但这种假设依然相当不现实。”奥斯陆国际气候研究中心的气候政策研究人员格伦·彼得斯(Glen Peters)指出,“关键在于如何权衡这些问题、以及传达清楚它所代表的含义。”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多分校科学政策研究人员小罗杰·皮尔科(Roger Pielke Jr)指出,许多人对RCP8.5的描述都有失偏颇,认为它预测了假如一切保持现状、政府未采取任何气候政策、未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皮尔科表示,就连气候评估报告这样的大型科研报告都犯了这种错误,将RCP8.5默认为排放量持续激增的基线情境。而这既夸大了对全球变暖效果的预测,又夸大了政府无所作为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