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车马等级制度(古代天子与后妃乘坐的大马车被称作)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时候马车等级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观赏。

  古时候车马舆服制度,是古时候礼仪里面最主要的一部分内容,用车马舆服制度来区分社会阶层的高低贵贱。

  【古时候车马舆服制度的首创者】

  (夏代“车正”奚仲像)

  据传,夏王朝的“车正”奚仲开始制定车马舆服制度,到了西周时期,这项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并且记录在《周礼》之中。

  后世朝代的舆服制度虽然有巨大变化,但是基本的制度还是连续的周礼。

  在西周时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将人们分为六个等级,区别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以及奴隶。

  每个阶层的人,出行乘坐的车子也是有分别的。

  而朝廷为了规范治理车子的使用,还专门设置官员,称之为“巾车”。

  就让我们以周代为例,掀开其马舆服制度的神秘面纱,看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规定吧。

  【天子的车舆】

  按照《周礼》规定,皇帝天子贵为九五之尊,乘坐的车子也规格很高,称之为“路”。

  “路”也是天子座驾的别称,共分为五大类,区别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

  这五种车子在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用途,并且车子的材质和外观装饰也不同。

  “玉路”在周天子参加国家祭典等重大政治活动时候才干乘坐。

  “金路”是周天子在大宴宾客乘坐,并当作高规格的赠品恩赐同姓的王公贵族。

  “象路”用于天子平时上朝和游览地方的时候乘坐,同时也可以将其恩赐给异性王侯。

  “革路”用于天子参加一些军队活动,并当作礼物恩赐给为国分忧守卫四方的诸侯们。

  “木路”用于周天子打猎之时乘坐,还可以当作贵重礼物恩赐给臣服自己的四方藩国。

  【王后的车舆】

  天子的座驾分为五类,贵为一国之母的王后,其座驾也不输于天子,也共分为五大类,区别是重翟、厌翟、安车、翟车和辇车。

  “重翟”对应天子的“玉路”,是王后尾随天子祭祀之时的座驾。

  “厌翟”除了王后之外,公主和后妃均能乘坐,是这些王后嫔妃们尾随天子设宴款待诸侯之时的座驾。

  “安车”是一种有盖的轻便小车,王后可以坐在车中出行。另外,天子对于那些告老还乡的高官或在徵召有名望的人士的时候,都会赏赐安车,以示尊重慰劳之意。

  “翟车”也是专门为后妃们出行方便而创造的车辆,用雉鸡的羽毛当作装饰。

  “辇车”不用牲畜牵引,而是采纳人力拖拉,是一种便车,还可以装运货物,也称之为“辎重车”。

  【官员和其他阶层的车舆】

  按照《周礼》规定,天子乘坐的车舆叫“路”,则公卿士大夫及以下乘坐的车辆叫做“服车”,服车也分为五类。

  比如孤卿级别的高管(包括少师、少傅和少保)出行可以乘坐皇帝赐予的“夏篆”,这种车子规格挺高的,车轮用彩绘雕漆装饰,非同普通。

  少师、少傅和少保之外的公卿,只能乘坐装饰有彩漆花纹的“夏缦”,也俗称“五彩车”。

  普通的士大夫阶层乘车标准就低多了,可以乘坐带有竹蓬的“栈车”,比起上面那几种车就更加简陋。

  而一般的劳动人民乘车的规格最低,只能用“役车”代步。

  “役车”,顾名思义是劳役之人乘坐的车,最为鄙陋。

  从上面的车舆制度可知,古时候社会的等级何其分明,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份等级,各安其道,丝毫不能越位。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