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绝食荔枝苏轼(苏轼的《荔枝叹》体现了什么情感?)

  十月二日,苏轼一行到达惠州。惠州地处亚热带,四季常春,风光优美。他看到荔枝、柚子、香蕉园、槟榔树,感到又陌生又亲切。“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大家扶老携幼来观看有名的大诗人,但不知道他犯了什么罪被贬到惠州来。

  他先寓居在合江楼,过了十几天,又迁居在嘉佑寺。他苦中作乐,寄情山水,热爱大自然,热爱文学与艺术。他依旧读书,依旧作诗,依旧写字和绘画,他把自己的书房叫作“思无邪斋”,在这里写者短小精焊的文艺随笔,文情并茂的小品游记,优美和谐的诗、词散文,以及感情真率的书信。

  他政治上成为“罪人”,创作上却召来了灵感。他吃到从未吃过的新鲜荔枝时,下笔写道: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的政敌把他流放岭南,本意是想“借刀杀人”的;但他尝到岭南的特产荔枝,反而感到很鲜美,很惬意,表示愿意“长作岭南人”,这不能不是对这次流放的含蓄幽默的抗议。

  说到吃荔枝,必须说说他写的批判性很强的《荔枝叹》。这首诗写汉和帝叫广东人进贡荔枝,急如星火,刻不容缓,递送的人跨山越水,疲于奔命,常常死在路边或山谷间。又写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叫她吃到新鲜的荔枝,命令飞马传送数千里,不知摧残了多少人的生命。然后写当时有人为了获取皇帝的恩宠,把武夷的龙井茶和洛阳的牡丹花,都作为贡品献给朝廷,认为这种做法与汉唐两代进贡荔枝并没有什么分别。他在诗中为农民呼吁: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瘠,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轼在遭受严重迫害的时候,仍敢抨击黑暗,关心百姓,为百姓的疾苦大声疾呼,这是十分难得的。

  苏轼到惠州的第二年春天,忽然得到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就是程之才要到惠州来。苏轼原有一个姐姐乳名叫八娘,比苏轼大一岁,她十七岁时嫁给程夫人的侄子程之才。八娘到程家以后,受到公婆虐待,闷闷不乐,十八岁上得病去世。苏洵因此和程家大闹一场,断绝了来往。苏轼兄弟四十二年没有和姐夫程之才写过一封信,说过一句话。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