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件(世界第二次大战三大惨案)

1945年5月9日,一个值得人类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回首二战,它留给人类的数字庞大而残酷: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火燃及四大洲,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人……

同时,此次战争的背后还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谜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在过去可谓是绝对机密的重大事件渐渐浮出水面。

英美为什么坐视纳粹大屠杀

自从二战结束之后,全世界古代学家一直在争论两个焦点问题:那就是英美等西方盟国是否了解惨绝人寰的纳粹大屠杀计划?如果了解的话,那么英美等国为什么无动于衷?

2000年6月26日,华盛顿美国国家档案馆宣布解密40万页美国战略勤务办公室(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身)和英美战时情报机构提供的绝密情报档案。最让古代学家和普通民众深感震惊的是,当年英美盟国通过破译纳粹安全机关的绝密情报,不但知道纳粹大屠杀计划,而且对计划的详情也了如指掌。

1943年夏天英国伦敦郊区布雷特切里庄园,著名的“埃格玛密码破译小组”密码专家连续破译了驻罗马纳粹安全总部发给柏林总部的绝密电报,截获的绝密电报清楚说明了纳粹德国准备屠杀意大利犹太人的步骤和方案。

“埃格玛小组”截获破译的这些纳粹绝密电报被专人火速送交英国的最高层。此时,只有包括首相丘吉尔在内的极少数英国政府官员有权看阅“埃格玛小组”提供的绝密情报。这些绝密电报同时也呈交给美国政府最高决策者的手里。古代学家们现在仍弄不清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是否亲眼看到了这一令人震惊的绝密情报,但美国和英国政府的最高层肯定是知道这条绝密情报的。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个主要途径获得的可靠情报再次证实了纳粹德国准备屠杀犹太人的计划。提供这些情报的是潜伏在纳粹德国各要害部门内的盟国间谍,其中最主要的间谍之一便是潜伏在纳粹德国外交部的弗里兹·科尔贝。这位纳粹德国的外交官经常利用前往中立国瑞士的机会与美国战略勤务办公室的特工杜勒斯谜团会面。

新解密的绝密文件说明,科尔贝当时就向杜勒斯提供过关于纳粹德国将在1943年底消灭意大利犹太人的惊人情报。实际上,英美两国政府早在1943年年初就知道奥斯维辛等死亡集中营的原因。

既然英美当局事先已经知道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为何却保持了沉默呢?从解密的档案资料来看,重要有两个因素:一是英美当局用沉默换取纳粹的技术与合作来发展自己;二是要维护形象,怕承担道义上的责任。

新解密的档案和文件说明,英美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在战后曾有计划、有步骤地网罗成百上千名头号纳粹科学家,甚至帮助一些双手沾满犹太平民鲜血的纳粹冲锋队官员逃离欧洲,前往南美以换取他们的合作,这与后来于20世纪80年代在南美抓捕隐藏的纳粹分子有因果关系。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情报专家蒂莫斯·纳夫塔里是美国国家档案馆指定的专门评价新解密的档案资料的两名专家之一。他坦率地说:“实际上,当时罗斯福或者丘吉尔哪怕发表一个公开声明也能挽救成千上万犹太人的生命,或者最起码引起他们的警觉,使他们有机会逃脱纳粹的种族大屠杀。然而,两位著名的领导人却选择了沉默,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损害英美两国的密码破译行动。”

隆美尔和部属在一起

隆美尔坐以待毙谜团

在纳粹德国,艾尔温·隆美尔是法西斯军人的偶像,被誉为“大英雄”。因为他的赫赫战功,希特勒在3年之内就把他由上校提升到了元帅,并亲自授予他陆军元帅的权杖。隆美尔的形象在他的对手英国人的心目中也极为高大,英国人说,只有拿破仑的形象可以和隆美尔相提并论。

然而,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第三帝国的元帅之死,却是一出完美的悲剧。

1944年,隆美尔任西线“B”集团军司令,肩负着希特勒“寸土不让”、要不惜一切代价“驱敌下海”的重托。

就在隆美尔指挥着西线德军,与盟军进行着殊死搏斗的紧要关头,两件不测事件如同晴天霹雳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7月17日下午,当隆美尔从诺曼底前线返回总部的途中,他的座车被盟军飞机炸中,险些丧命。两天之后,德国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了谋刺希特勒的政变事件,案发后,希特勒进行血腥报复,大约700名军官被处死,案件也牵连到隆美尔。

隆美尔躺在前线野战医院害怕落到盟军手里,请求希特勒准许他回德国老家就医疗养。希特勒马上同意,并回电说:“元帅,请你接受我的好意,我希望你能够早日恢复处于良好的状态。”殊不知此刻希特勒正准备对隆美尔下毒手。

10月13日,隆美尔在家里接到一个长途电话,说明天有两位将军前来晋谒元帅,商量他的“新职安排”问题。

第二天一早,隆美尔换上他在非洲指挥作战时最爱穿的开领制服。12时许,一辆绿色轿车在隆美尔家的门口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两个一高一矮的将军。他们彬彬有礼地对隆美尔说,希望同元帅单独谈一谈。几分钟后,隆美尔走出书房,脸色如死人一样灰白。过了一会才开始慢慢地对老婆、儿子说:“我在一刻钟之内就要死了……死在自己人手里是很使人伤心的。但是这座房子已经给包围,希特勒指控我犯了卖国罪,已准我服毒自尽。这两位将军已经把毒药都带来了。只要3秒钟即可生效。如果我接受,他们不会像日常惯例那样株连我的家属,这是对你们而言。他们也不会加害于我的僚属。”

他又继续说:“假如只要有一点风声泄露出去,他们就认为他们已无尊重协议的必要了。”

儿子问他:“难道我们不能自卫吗?”

隆美尔说:“那完全不在考虑之列。宁可死一人,而不要大家在乱枪中丧生。况且,我们也没有充足的弹药。”然后他把副官艾丁格叫来,他加快速度说:“他们一切都已经有了最精密的准备。我死后还可以受到国葬的荣典。我已经要求在乌尔门举行。在一刻钟之内,你,艾丁格,就一定会接到一个从乌尔门华格纳医院打来的电话,说我在途中因中风死去了。”

隆美尔套上褐色的非洲军团的制服,环视四周后,带走希特勒授予他的元帅权杖。他在副官和儿子的陪同下默默走出宅门,慢慢穿过花园。恭候在门口的两个将军和隆美尔一起上了汽车,疾驰而去。

艾丁格副官默默地守候在电话机旁。20分钟后,艾丁格在电话里被告知,隆美尔死了。

事后,两个将军驱车直驶医院,不许医生验尸,并马上打电话报告希特勒:隆美尔以预定的方式死去。

隔了一天,10月16日,希特勒给隆美尔夫人发去唁电:“你的丈夫的逝世对于你无疑是个莫大的损失,请接受我真诚的慰问。”

隆美尔的葬礼在乌尔门举行。按事先的诺言举行国葬。69岁的老元帅伦斯德致悼词。他说,隆美尔元帅的“心是属于元首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苏军带走的“巴尔金上尉收藏”中的金器。

战后俄德文物到底归谁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军事侵入苏联境内,苏联的170多家博物馆遭到德国法西斯的破坏和抢掠,损失最严重的是叶卡捷琳娜宫、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皇村和俄罗斯博物馆等处。被抢走的文物包括油绘画作品、瓷器、珠宝等各种艺术品不计其数。由于苏联时期没有进行详细的统计,苏联解体后,原本的共和国都变成了独立的国家,统计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根据前不久俄罗斯统计的数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失去的文物大概在60万件左右,这些文物中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琥珀屋”,有几乎与“蒙娜丽莎”齐名的“季赫温圣母”画像,也有著名文人如普希金和托尔斯泰等人的私人物品,其价值无法估算。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的发展,苏联红军反败为胜,一路向西推进德国境内,苏军缴获了德军从东欧各国搜刮的大量艺术珍品,特别是苏军占领柏林之后,把20余万件文物当作战利品运回苏联国内,价值达1000亿德国马克,其中有著名的“谢里曼黄金”、哥德博物馆馆藏的6000册图书、古典音乐家的乐谱真迹、雕塑以及著名画家莫奈、马蒂斯等人的油画。

这批德国文物中最为贵重的大概要数“谢里曼黄金”了。“谢里曼黄金”属古代古城特洛伊21批出土文物中的第一批,由德国考古学家亨利·谢里曼于1873年在基萨雷克(今土耳其境内)挖掘出土。由于谢里曼在挖掘过程中在多数文物上都打上了带有他姓氏的蜡封,故后人称之为“谢里曼黄金”。

“谢里曼黄金”最初被收藏在德国民族学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为了躲避英军的空袭,被转移到普鲁士银行等地。战争结束后,一名苏军军官用两只皮箱将其运到苏联,其重要部分一直保存在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苏联向民主德国归还了经鉴定确属德国的数万件文物,但“谢里曼黄金”等一批文物被留在了苏联,当作对其战争损失的补偿。

两德统一后,德国要求归还文物的呼声愈来愈高。1990年,根据两国签署的协议,苏联决定将18至19世纪古典音乐家,包括巴赫、贝多芬和舒伯特的一批乐谱真迹归还给了汉堡音乐学院。

其余德国文物的命运就很难预料了。俄国国内在归还德国文物的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以俄罗斯国家杜马下院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这些物品是当作战争赔偿运回国内的,它们是几千万死难同胞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断然不可归还,这些人主张通过一个法律,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运入苏联、现存于俄罗斯的文物加以合法化,使之变成俄罗斯的合法财产。

1997年,俄议会通过一项“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运入苏联、现存于俄罗斯的文物法”,实际上单方面宣布了这些文物归俄罗斯所有。起初,这一法律遭到了叶利钦总统的否决。几番较量后,叶利钦迫于宪法压力于2000年4月5日签署了该法。

德国自然是不肯相让。不过,两国之间这一旷日持久的文物之争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还与否,一字牵涉千万金,两国在这个问题上都不会轻易松口。

与德国文物相比,苏联文物的命运要悲惨得多。它们大多为溃败撤退的德军所卷走,很多文物落到蛮兵之手,或遭到破坏,或被藏匿不知去向。更不幸的是,在1945至1949年德国被盟军占领期间,苏联的文物更是被瓜分殆尽,有巨大一部分被美国商人买走,德国人据此否认在其境内存在苏联文物。这样一来,俄国要寻回丢失的文物就如同大海捞针,难上加难了。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