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法老死后,被制作成木乃伊,这和古时候中国皇帝死后的处理方式是极其不同的。
但是在中国古代上,曾经有一位木乃伊皇帝,他还霸占了一个专属词汇“帝羓”。
所谓“羓”就是游牧民族吃不完牛羊肉时,把肉用盐腌制做储存,成品就称为“羓”,相当于腊肉。
这位被做成“羓”的腊肉干皇帝,就是辽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算是辽国的第二代君王,一个国家初创期的皇帝,往往能力还是不错的。
翻开他的履历,还真是赫赫武功,契丹真正由部落联盟转化为建制型的国家,耶律德光功不可没。
按说他也不会被做成腊肉干,说起来,还得赖他没事认了个干儿子。
“儿皇帝”石敬瑭的争议
耶律德光认的干儿子就是臭名昭著的石敬瑭,石敬瑭本人是很猛的,可不是秦桧那种软骨头,他的地位都是在刀尖上搏命累积的。
影视剧中的石敬瑭形象
这么一个猛人,主动认爹,那一定是摊上大事了。
当时中原的后唐皇帝李从珂感觉石敬瑭势力太大,就策划了对石敬瑭的围攻。石敬瑭再厉害,双拳难敌四手,只好向耶律德光求救。
无非就是:你帮我当上中原的皇帝,我给你土地财帛,还把你当我父亲看待。
耶律德光闻听大喜,这既能多个儿子,又能收下燕云十六州,是桩美差。他二话不说,亲率人马,灭了后唐,帮助石敬瑭建立了后晋。
石敬瑭也很高兴,恭恭敬敬称其为爹,并割让了土地。这里要提一句,此时石敬瑭44岁,耶律德光只有34岁……
表面看,耶律德光赚了,实际上,石敬瑭的核心利益并未受损。
石敬瑭的志向是做中原的帝王,那么核心利益自然是洛阳、开封一代,假设耶律德光让石敬瑭割让洛阳,石敬瑭是决计不会的。
石敬瑭的狡猾之处在于,燕云十六州早在“安史之乱”后就半独立于中央政府了,此地一直是实力雄厚的藩镇割据,即便石敬瑭不割让,他也控制不了。
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燕云十六州的实际控制人赵德钧父子也和石敬瑭一样,有联结契丹为奥援,图谋中原的想法。
只是,赵德钧没有石敬瑭那么无下限,只给金银财帛,也没给人主动做儿子,更没有割让土地,因为燕云是他的地盘,割给辽国,他就得搬家了,可是当时到处是藩镇,又能搬到哪呢?
恰逢,赵德钧正好参与了后唐皇帝对石敬瑭的军队行动,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也刚好为自己除了后患。
可怜的耶律德光,被石敬瑭摆了一道,“姜还是老的辣。”
但是,燕云十六州还是被辽国占了,这恐怕也出乎老滑头石敬瑭的意料。
后续的事,就更没法预料了。
耶律德光成了腌肉干?
耶律德光收下燕云十六州以后,就采用了“一国两制”。
南方由汉人管,北方由契丹人管,他还将辽国制度汉化,大力发展农业,举国上下,一片祥和。
几年后,石敬瑭挂了,他儿子石重贵登基,当作耶律德光的干孙子,石重贵一点都不怂,对干爷爷喊麦:“称孙不称臣”。
这可把爷爷给气坏了,在数次的交锋中,孙子把爷爷揍得很没面子。
孙子也很狂,他声称要“先取瀛莫,安定关南;次复幽燕,荡平塞北”,大有光复故土、一雪前耻的豪情壮志,任命杜重威为主帅,倾尽全国十万精锐北伐契丹。
杜重威是石重贵的舅舅,这位舅舅诠释了什么叫实力坑外甥。
杜重威早就看不上自己的这位皇帝外甥,想效仿石敬瑭成为新一代“儿皇帝”,阵前倒戈,十万晋军没做任何抵抗,便都成了契丹的俘虏。
接收了10万晋军,后晋无兵可用,耶律德光很轻松就灭掉了后晋。
杜重威没料到的是,在他的利用价值完了后,耶律德光不仅不扶植他做皇帝,还拒绝了留下重兵帮他镇守的建议。
随后,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表示自己要做中原的皇帝,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灭晋之后,耶律德光纵容士兵抢掠,激起了百姓的义愤,中原的老百姓不屈不挠地和辽军打起了游击战。
各路武装力量纷纷抗击辽军,让耶律德光心力交瘁,发出了“中原人难制”的感叹。
此外,耶律德光这次是长驱直入,并不是一城一地的蚕食,他进入中原越深,就离大后方越远。
石敬瑭手下大将刘知远已经在太原起兵,就算不能彻底断了耶律德光北归的后路,但还是给耶律德光造成不小的麻烦。
结果,在汴京停留3个月未到,耶律德光就撤军回辽。
除了现实的考量,可能因为不适应中原的气候以及起居生活,耶律德光这位马上皇帝竟然生病了,高烧不退。
待大军走到栾城杀胡林时,年仅45岁的耶律德光口吐鲜血,一命呜呼。
此时,已经得知耶律德光病重的母亲述律太后传来懿旨: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陪驾的大臣们束手无策,这正值炎炎夏日,保存尸体谈何容易?群龙无首之间,一位御厨站了出来:“把先皇做成羓,不就行了!”
大臣们只能咬着牙接受了,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把皇帝送回去。
于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就被当成牲畜一样,用盐腌制成腊肉干,运回大辽去了。
燕云十六州:宋朝人难以磨灭的心伤
话说燕云十六州的割让,让中原的国防失去了屏障,中原王朝不得不靠着血肉之躯硬杠北方游牧民族的快马弯刀。
到后周的时候,柴荣大帝在拿下江淮后,就着手发动对辽国的战争,准备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是柴荣壮志未酬身先死,后周也被宋太祖赵匡胤的北宋时期所取代。
宋太祖赵匡胤同样未来得及发动收回燕云的战争就溘然长逝,其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先有“太原城上飘降旗”的得意,马上就“高粱河畔尝败绩。”
宋太宗赵光义在灭掉北汉后,几乎是没有休整,就指挥宋军运动到了幽州城下。
但宋太宗赵光义的军队才能与其兄相比十分蹩脚,其实一鼓作气的军事,在幽州城下成了疲兵,忘城兴叹,但又不愿意撤退,直到被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夹击,才意识到原来的一手好牌已经打烂了。
宋太宗赵光义屁股上还挨了两箭,好容易遇见押粮的杨业父子,杨延郎准备把马让给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有苦说不出,屁股中箭,如何骑马?但是宋太宗赵光义却假惺惺推辞什么将军怎能无马。
杨业父子找了押粮的驴车,宋太宗赵光义坐上,赶忙逃回去了,此时的宋军,看到自家皇帝都逃了,自然是开始溃败。
宋太宗赵光义后来还尝试了一次北伐,但最终的结果不仅劳而无功,名将杨业还阵亡在陈家谷。
日后,南北对峙的优势彻底到了北方,辽国一度逼近澶州,以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告终。
不过,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北宋时期帝王抹不平的伤,这才有了宋徽宗与金国联合灭辽的举动。
谁曾想,这又让金国看到了北宋时期的孱弱,造成了“靖康之耻”,不仅燕云十六州,就是整个北方都沦落到异族政权手中。
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徐达当作北伐主帅,策马进入元大都(即幽州、现在的北京),汉人的力量才重新抵达燕云十六州。
自打燕云十六州被拱手送人,中原王朝便无险可据,无险可守,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是宋朝人难以磨灭的心伤,也是让后人难以释怀,愤恨不已的痛。
然而,回看相关的人物,石敬瑭成为儿皇帝后过得也不舒心,遭契丹欺辱、遭百姓的唾骂,杜重威成了过街老鼠,死后汴梁百姓争相踩踏他的遗骸,将其碾成粉末。
即便得了燕云十六州的耶律德光,最终也落得个染病而死、做成腊肉的奇葩下场。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