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后续,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古代原因,一起看看吧!
蔺相如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外交家,凡事只要有他亲自出马,赵国就一定不会吃亏。在学生时代,相信很多人都对他印象颇深,毕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几个古代典故已经被世人熟知。不过,蔺相如固然是个有能力的人,但他却缺少大局观,要知道,逞一时的威风,不知轻重的盲目耍横,只会招致灾祸,老师之所以不告诉你“完璧归赵”的后续,也正因如此。
蔺相如,今保定曲阳县相如村人,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第一时间就表示愿以15座城池当作交换。不过,赵王心里很忐忑,秦王势力庞大,实力雄厚,若不答应他的请求,也许会招致灾祸,若是按约定给了他和氏璧,也极有可能有去无回。一时之间,赵王、廉颇、臣子面面相觑,不知怎么是好。
就在气氛陷入尴尬之时,缪贤站了出来,他向赵王举荐了门客蔺相如,并对他大加赞赏。不一会,蔺相如被叫了上来,他向赵王夸下海口,说自己一定会让秦王履行诺言,再不济也会把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于是,蔺相如就被赵王任命为护送和氏璧的使臣,他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赵国的利益与荣誉。
几天后,秦王召见了蔺相如,蔺相如把和氏璧呈上去之后,一直在观察秦王的举动。没料到的是,秦王不但一心都在和氏璧上,绝口不提给赵国城池之事,还把无比珍贵的和氏璧传给嫔妃和侍从看,无论基于什么心理,秦王此举都成功惹怒了蔺相如,同时也坚定了他“玉石俱焚”的决心。于是,他借“和氏璧有瑕疵”之由,又从秦王手中拿回了和氏璧。
到手之后,蔺相如一边作势摔碎和氏璧,一边要秦王履行诺言,与此同时,他还让秦王按照礼节走程序。秦王无奈,他为了得到和氏璧,只得答应蔺相如的请求,但殊不知,此时的和氏璧早已被蔺相如差人偷偷送回了赵国,只有等他割让城池之后,才会移交给他。打眼一看,蔺相如似乎是赵国的功臣,他把秦王“安排”得明明白白,一直按照他的“剧本”走。
据《史记》记载,蔺相如回国后,很快就成了赵国的“英雄”,他不但得以加官进爵,风头甚至还在廉颇之上。然而,秦王却不是好惹的,被当面威胁之后,他没过多长时间就对赵国进行了报复:“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公元前282年,大将白起先攻占了赵国的两个地方,次年又攻占了石城,然后又击杀了赵国2万多士兵,使赵国人人自危。
只因一块玉,赵国便得罪了强大的秦朝,蔺相如不能不懂“韬光养晦”的道理,但他为了扬名立万,非但没有给出合理的谏言,反而迎难而上,兵行险着,置赵国于危难之地,致使赵国损失了2万士兵,兵威大大受损。对秦王来说,他缺的不是城池,也不是和氏璧,而是先打谁后打谁的问题。最终,赵国成了继韩国之后第二个被秦朝灭亡的国家,有的时候,口舌之争还是能省则省的好,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