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太监吗(北宋有太监吗)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宋朝太监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从4月7日首播,一直到现在,热播电视剧《清平乐》已经播放了20多集,占据整部电视剧的三分之一。细心的观众一定留意到,《清平乐》里很少有太监的戏份。偶有出现,也是一晃而过。

  在古装戏里,太监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清平乐》为何很少有太监的戏份?这与宋朝历史上太监的“低调”密切相关。宋朝时期,太监很守规矩。

  太监,最初指的是高级别的宦官,后来泛指所有的宦官。作为皇宫里一群特殊的人群,太监为居住在皇宫里的皇室成员提供服务,是他们的家仆。皇帝一出生,就与太监朝夕相处。太监是皇帝人生中的重要参与者。因此,从感情上来说,皇帝对太监有着天然的信任。同时,皇帝为了抗衡外戚、大臣的力量,也有意培植太监的势力,来为自己所用。

  有了皇帝的信任和培植,太监就成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古代自秦朝的赵高开始,到清朝的李莲英结束,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兴风作浪、乱国干政的太监。就连汉朝唐朝也不例外。

  汉朝被称为“太监过得最舒坦的时代”,特别是东汉时期,太监传达诏令,掌理文书,掌握朝政大权。连汉灵帝刘宏见了他们,都得毕恭毕敬地敬礼。

  唐朝太监开始染指军权,对出征从将帅进行监督,权力极大。唐朝中后期设立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卫军,这些军队都掌握在太监手里。

  宋朝是位于唐朝之后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宋太祖赵匡胤从一开始就非常警惕两种人。一是手握兵权的武将,二是朝夕相处的太监。于是,赵匡胤首先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限制了武将的权力;接着明确出台制度,制定“祖宗之法”,限制太监参与政事,“止令掌宫掖事中事,未尝令预政事”。

  在赵匡胤之后,宋朝的历代皇帝都能够遵循“祖宗之法”,使得太监无法弄权。

  除了“祖宗之法”是高悬在太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宋朝强大的文官集团,也有力地制约着太监。

  众所周知,宋朝的文官集团非常强悍,他们不但能够与皇帝抗衡,还掌握着太监的任命权和惩罚权。在文官面前,太监一点脾气都没有。

  1056年,46岁的宋仁宗在在临朝受文武百官参拜时意外患病,被扶到内廷休息。副宰相文彦博把太监史志聪叫来,了解宋仁宗的病情。

  史志聪故弄玄虚说:“禁密不敢漏言。”话音未落,文彦博暴脾气当场发作,吼了他一通:“尔曹出入禁闼,不令宰相如天子起居,欲何为邪?自今疾势增损必以告,不尔,当行军法。”文彦博要史志聪随时向宰相汇报宋仁宗的病情,否则军法从事。

  史志聪唯唯诺诺,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宋英宗在位期间,很宠信太监任守忠。任守忠恃宠而骄,为宫廷里为非作歹,“语言诞妄,交乱两宫”。宰相韩琦把他叫过去,站在政事堂下,训斥道:“汝罪当死!”任守忠大气不敢出,只能乖乖地听着。

  最后,任守忠还是被韩琦贬斥出京,到保信军当了一名节度副使。

  在南宋时期,也是如此。宋高宗时期,秦桧担任宰相掌握大权。秦桧是有名的奸臣,但他对太监也保持着威慑。史书记载:“时内臣见桧,莫不股战。”太监见了秦桧,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战战兢兢。

  皇帝要想提拔宠信的太监,必须得问文官的意见。

  《清平乐》里的宋仁宗,宽厚仁慈,对太监们很好。他几次想给太监谋一份好的官职,都被宰相给拒绝了。

  1054年,太监王守忠病重之际,希望宋仁宗任命自己为节度使,“过一把瘾就死”。宋仁宗打算同意,却遭到宰相梁适的反对。宋仁宗反复劝说,梁适依然坚持己见:“臣今备位宰相,明日除一内臣为节度使,臣虽死有余责。”

  在梁适的坚持下,宋仁宗只好作罢。

  由于太监的任命权在文官手里,所以太监要想升官,就得拼命巴结文官。宋朝又明文规定,禁止太监与文官交往。

  1058年,宰相文彦博请求辞职,枢密使贾昌朝有望接替宰相职务,可谏官以贾昌朝勾结太监(别创客位以待宦官,宦官有矫制者,枢密院释不治)为由进行弹劾,结果贾昌朝不但没有当成宰相,连枢密使的位置都丢了。

  宋朝权力最大的太监,当属宋徽宗时期的童贯。不过,童贯之所以能够掌握大权,与宰相蔡京等人的纵容有关。没有蔡京的纵容,童贯什么都不是。

  显而易见,太监在宋朝宫廷里属于“弱势群体”,不被文官欺负就已经很不错了,怎么可能兴风作浪呢?所以,个个都很守规矩,“低调”得不像太监。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