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杜甫《丽人行》
心怀天下的杜甫大诗人鲜有描述风花雪月的诗句,而他在《丽人行》中却对杨贵妃有着入木三分的描绘,看来,被世人称作“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的确有着令众人倾倒的绝美外表,而说起杨贵妃的美,让我们想起的还有大唐“以胖为美”的天朝气度。
如今的人们物质生活丰富,体态丰腴的女性更是大有人在,有人说,女子清瘦叫“骨感”,女子丰满叫“富态”,也有很多胖美人在感慨,如若能穿越到唐代,自己一定是备受瞩目的美人,毕竟,大唐始终对于女子的审美都是“以胖为美”的,史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中国自古就有着“过犹不及”的理念,哪怕是繁花似锦如若太过绚丽也会让人审美疲劳,凡事都主张中庸的中国人在唐代同样如此,而当我们探寻历史,尤其在对于杨贵妃当年体态的各类描述中感受真正的“以胖为美”,我们才会发现,这些年,真的被想当然的大唐“以胖为美”审美观蒙骗了,此胖绝非彼胖。
1、唐代“以胖为美”的特殊时代背景
想要感受唐代美女的真实模样,我们只能从唐代传承至今的画作以及史实记载中去感受,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讲,唐代人眼中的美女的确倾向于丰腴的体态,其实,这种“以胖为美”的价值观背后,是有着很深刻的政治因素的。
毫不夸张地讲,唐代算得上是中国古代“面子工程”做的最到位的朝代之一,统治者们的励精图治将大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而周边的邻国更是将大唐视为“大哥”一般的存在。
所以,最能够真实体现王朝鼎盛的一定是民众的面貌,试想,达官贵人风光无限,可普通百姓个个都是面黄肌瘦,这一定不是盛世场景,相反,普通民众都有着富足的生活以及男子强壮、女子丰满的体态,这才是举国强大的最佳体现。要知道,古代百姓对于统治者的要求真的很简单,能保证大家吃饱穿暖就是万民向往的好日子了。
除此之外,有着鲜卑血统的李氏王朝,也因其独特的价值观取向影响着世人,鲜卑民族十分热情开放,身为游牧民族更是喜欢健硕的体魄,所以,从唐代皇室到平民百姓都会受到这种价值观的影响,唐代美女们不但丰满且十分性感,加上曼妙的服饰装扮,如此才能彰显最美的大唐气度。
2、大唐“以胖为美”代表人物——杨贵妃的真实体态
不过,说是“以胖为美”,在胖这件事上,还真的不是越胖越美,从杨贵妃的体态上,我们就能知道大唐看似放低了对于女子审美的要求,实则,想要达到这一审美标准的美女还真的不在多数。
杨玉环能够深得帝王宠爱,与她是位能歌善舞的女子脱不开关系,而且,帝王专宠因为她才是“以胖为美”的标杆,后人通过对于古籍的探寻可以断定,杨贵妃身高约在165-170厘米,体重在65公斤左右,乍一看,是不是感觉这样的身材也只能算得上是丰满,与胖好像还沾不上边。
其实,大唐视作美的“胖”应该解释为体态匀称而丰满,单纯肥胖的女子是算不上美女的,这一点从杨贵妃的日常生活中也可见一斑。
杨贵妃从小就苦练舞蹈,哪怕是得到专宠的岁月中,她每日也一定会花时间提升舞艺,如此长期练习,想要保证匀称的体态自然不是难事,而且,即便在舞蹈人士看来,杨贵妃多少有些超重的倾向,而经过日积月累的保养,杨贵妃的体态并无赘肉,反而十分匀称,这样的身材哪怕放到现今也是很多女性追求的目标。
所以,大唐的“以胖为美”更是想要让众位女子们美出不凡的气度,试想,一位体态不均还很臃肿的女人,无论如何都是无法让人将其与美联系在一起的。
3、“以胖为美”的大唐审美观与其他朝代女子审美观的如出一辙
千万别拿现代人的审美观与古人相提并论,在漫长的岁月变迁中,人类的审美观是从生存适应性角度逐步来到精神需求层面的。以大唐“以胖为美”来讲,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这样的女性审美观,不过,在物质匮乏的古代,胖更是代表着生命力顽强以及更强的生育能力,所以,古人眼中的“以胖为美”更加贴近于人性与自然。
除此之外,千万不要忽视古人长久存在的思维逻辑,在儒家思想与王权之上观占据众人意识形态的古代,一切社会现象无非是为了更好服务于王朝统治的存在,哪怕是唐代女子的“以胖为美”,首要目的同样是满足了统治者彰显大国气度的面子需要。
所以,大唐在相对于其他王朝对于女子的审美取向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将“以胖为美”尤为地突显出来而已,而胖的背后是风姿万千的写照也充分地说明,大唐对于美女的要求依旧很高,就如杨贵妃一般,既要体态、姿色绝佳,还要有着过人的谈吐、风貌、气度、才华,这一点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美女的最高标准。
了解了大唐“以胖为美”的真相,我们才会明白“此胖非彼胖”的原因,不过,这样的审美观的确给后人带来了更多的启发,而且,大唐历经三百年的女性审美观演变,无论从清秀到丰满、拘谨到开放,唐代女子的形象演变给人的视觉冲击总是最强的。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千万别再被杨贵妃所谓的“以胖为美”蒙骗,也更应该从中领会大唐独特的女性美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