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中午12时6分,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成功将捕风一号A/B卫星、中电网通一号A/B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天启三号卫星和潇湘一号04卫星这7颗卫星送入600公里高度的圆轨道。这是首次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专家表示,这次飞行试验突破了海上发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初步构建了多方融合的海上发射模式,令火箭发射更为灵活高效。此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项目由航天局负责组织管理协调,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製火箭,海工企业负责船舶发射平台,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发射、测控任务组织实施。
本次任务所用的长征十一号是运载火箭中唯一的固体运载火箭,燃料可提前填充,不用像液体火箭一样在发射前进行燃料加注,具有移动发射、快速响应等特点,有“快响利箭”之称。2015年9月成功首飞后,迄今已成功进行6次陆上发射、1次海上发射。而发射平台则由大型半潜式驳船改装而成,其甲板长110米,宽近80米,可容纳下火箭、各种保障车辆以及各种设备。
解决残骸坠落安全问题
对於海上发射的好处,长十一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表示,与传统的陆上发射相比,海上发射不仅能有效解决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问题,大幅降低陆地发射人员疏散成本,还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对少顷角卫星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纬度最低的文昌发射场位於北纬19度左右,陆地发射场难以满足0至19度倾角卫星发射需求。拥有海上发射技术,可在东部、南部海域选择发射点,有效破解这一难题。
金鑫还指出,海上发射流程更加精简,火箭到达港口后仅需2至3日的测试準备即可登船出海,驳船一旦到达指定海域,就可以随时準备发射,这样的速度可谓名副其实的“快响利箭”。
克服海洋环境新考验
在海上发射的难点上,长十一火箭副总设计师管洪仁表示,由海上发射平台的起伏波动状态,到对火箭的控制和监测,以至火箭的运输、组装、测试,海洋的新环境都为长十一火箭带来了新的技术考验。对此,管洪仁表示:“这是一套不可逆的流程,是对火箭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管控的严峻挑战,也要求工作人员严慎细实地完成好每一道工序。此外,在海上使用的火箭还必须适应盐雾、高湿、电磁条件複杂的海洋环境。”
为“带路”提供更便利服务
长十一火箭总指挥李同玉表示,本次海上试验是航天企业与海工企业首次强强联合,建立开放、共享的海上发射体系,构建了多方融合海上发射模式,为可重複使用火箭海上回收平台等技术发展奠定基础。后续,长十一火箭还将开展多次海上试验,充分验证各种轨道发射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建设专业化的海上发射母港,满足星箭对接、测试和技术準备等需求;建设海上发射专用平台,实现固液兼容的全球海域发射能力,满足低纬度地区卫星组网发射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更为便利的航天发射服务。
海上发射面临哪些挑战?
图:长征十一号火箭在发射塔旁静候起飞\网络图片
•相比陆基发射台,海上发射面对海面的晃动和高温热流的引导等问题,且海上补给能力有限,火箭的测试发射工作越简捷越好。
•在常规发射任务中,火箭的控制和监测信号通过有线通信系统传输,而在海射任务中,只能通过无线传输形式来实现。
•海上天气变化较大,运输过程与发射过程可能面临多雨与颱风等恶劣天气。海上发射的火箭需要具备一定的抗盐雾腐蚀、抗风浪的能力,两者均不利於火箭的运转。
为什麼要在海上发射火箭?
•陆上发射须考虑火箭残骸散落造成的安全问题,海上发射能灵活选择发射点,航区和残骸落区大多为公海,有效解决航落区安全性问题。
•海上发射能自由选择火箭发射点。在临近赤道的地方发射卫星,能节省卫星调姿变轨的燃料,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转的力量,为火箭省力,提高火箭运载能力,有效降低火箭发射和卫星运营成本。
海上凌云霄 天涯共此时
图:捕风一号卫星研究人员进行试验\网络图片
6月4日下午,“渤海钻珠”轮渡从烟台港缓缓起航,驶向黄海海域。轮渡上700多名乘客有着相同的目标,就是亲眼目睹首次海上发射。
对记者来说,观看海上发射是头一回。火箭院固体运载火箭型号办公室副主任宋永生对此次海上发射期待颇高:“仅凭藉现有的发射场资源,每年的火箭发射次数其实是有限的。海上发射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我们在原有管理框架下进行了模式的创新。”
6月5日上午9时,经过一夜航行,“渤海钻珠”抵达预定海域。轮渡上的乘客早按捺不住,纷纷跑上甲板,一睹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的“芳容”。
举目远眺,只见长十一火箭正伫立在驳船上。不远处,多艘大型船舶在驳船附近保驾护航。
发射时间临近,甲板上早已站满人。众人掏出“长枪短炮”,静待点火发射瞬间。
12时6分,在滚滚浓烟中,长十一火箭点火起飞,直插苍穹。不过几秒时间,火箭便钻入云层,不见踪影,徒在空中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甲板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站在甲板上,火箭院长十一火箭控制系统行政指挥高磊欣慰说道:“这次海上发射任务的成功是对航天工作者辛勤付出的肯定。经过这些年的锤炼,我们的队伍愈发成熟,状态越来越好。”
海上凌云霄 天涯共此时
而在神州大地,所有关心航天事业的民众,正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等途径获取海上发射成功的消息,享受着航天发展进步的喜悦。
国际海上发射火箭成功率几何?
•由俄罗斯、、乌克兰、挪威等国共同出资成立的海上发射公司,1995年成立,自首飞开始至2014年,共执行36次发射任务,其中32次成功,1次部分成功,3次失败,成功率为88.89%。
海上发射需要什麼平台?
•发射平台须要吨位大、稳定性好,能够适应火箭发射环境。本次的发射平台是一艘大型半潜式驳船,其甲板长110米,宽近80米,面积超过一个标準的足球场,可以同时容纳火箭、各种保障车辆以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