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有香港市民于2015年7月22日清晨8时左右乘船途经交椅洲,发现远处海面有一条漏斗云出现,只见一条水柱从海面升起,水柱的顶部有云,“水龙卷”维持约数分钟便逐渐消失。
香港现持续数分钟水龙卷 水龙卷是如何形成的呢
那么什么是水龙卷呢?且听本安全网小编为您道来所谓的水龙卷就是偶尔在温暖水面上的龙卷风。饱含水气快速旋转的气柱状水龙卷,危险程度不亚于龙卷风,内部风速可超过每小时二百公里。
成因
水龙卷俗称龙吸水或龙吊水等。水龙卷(waterspout)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边旋转,一边移动。
水龙卷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实质上这是一种涡旋,空气绕龙卷的轴快速旋转。受龙卷中心气压极度减小的吸引,水流被吸入涡旋的底部,并随即变为绕轴心向上的涡流。 要是有上旋式的陆龙卷向海面移动,行进的过程中也会形成水龙卷。
许多水龙卷形成在离雷雨系统很远的地方,甚至出现在相当晴朗的天气里。水龙卷可以是相当透明,刚形成时,只有经由它在水面形成的不寻常图案才会注意到它之存在。水龙卷能把海上船只和海水吸入空中。更有趣的是1949年南半球的夏天,新西兰下了一场“鱼雨”,鱼从天而降,这就是海龙卷的作用。
特征
龙卷风是一种小型旋转风,直径一般不超过1公里,小的龙卷风直径约25-100米,与直径1千公里的台风相比,看来无足轻重,可是它的风力却比台风大很多,台风最大风速不会超过100米/秒,龙卷风的最大风速可以达到120米/秒。在某些有利环境里,雷暴可能伴有强劲的柱状涡旋,以漏斗云的形态出现,龙卷风根据它发生在陆地还是海上,可分为陆龙卷和水龙卷。
香港现持续数分钟水龙卷 水龙卷是如何形成的呢
水龙卷的直径一般比陆龙卷略小,其强度较大,维持时间较长,在海上往往是集群出现,1971年7月底一张卫星云图上就显示出有7个水龙卷。水龙卷的移动路径一般为直线,移动速度平均每小时50公里左右;并且一般是垂直向下的,但有时因上空风比地面风大,它的上部会顺气流方向倾斜,一般就可以根据其倾斜方向判断出移动路径,采取措施避开,就可免遭其害。
结构
水龙卷内部结构群中最成熟的是“母龙卷气旋”,往下依次是龙卷气旋族、龙卷气旋、龙卷涡旋、龙卷漏斗、吸管涡旋,构成一个完整的家族。
母龙卷气旋是由多个龙卷气旋组成的,它的作用范围在10-20公里,其威力属水龙卷之首;龙卷气旋是由各个龙卷涡旋组成,作用尺度在3-10公里;龙卷涡旋也称小龙卷气旋,是由多个龙卷漏斗组成,作用在1-3公里范围内;龙卷漏斗也是通常所见的漏斗云,它的尺度约为300米,一根漏斗云里,有两个甚至三个以上吸管涡旋,所以也称母涡旋;吸管涡旋是水龙卷群中最年轻的,它的尺度一般不超过30米,但其破坏力却是最大的,有时比台风威力还大,主要是它那涡旋轴范围小气压梯度特别大,压力差可达20百帕以上,为台风内部平均气压差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因此其内部风速极大,多在每秒100米以上,要比台风大几倍,所经之处常能造成极严重的灾害。
事例
广州深圳
2010年7月27日上午9时许,深圳湾海面出现较为罕见的“龙吸水”,水天相接的“龙吸水”持续约17分钟。
据介绍,当时在深圳湾上空积雨云下方伸出漏斗形状的黑色云柱,而现场照片中,先后有三个水龙卷形成(亦有蛇口市民报告称看到了4条),气象人员在8时57分监测到云底下方垂直方向有较粗大的漏斗云已经“接地”形成水龙卷,另有较细的一条在空中呈现弯曲“接地”并于2分钟后完全消失。大约在9时正西侧云底又向下垂直伸出黑色云柱,并在2分钟后迅速接地,吸起巨大水柱,持续了大约3分钟,稍后水面一端逐渐变细并向上收窄,最后于9时08分完全消失。“水龙卷”接地旋转了10多分钟,现场甚为壮观。
洪泽湖龙吸水
香港现持续数分钟水龙卷 水龙卷是如何形成的呢
8月26日下午五点半左右,淮安市洪泽湖上出现罕见的“龙吸水”现象。根据当地的气象记录,上一次“龙吸水”还是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此次“龙吸水”发生在傍晚,湖区已没有多少船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当天雷达图上看到洪泽湖上有积雨云,在上升运动中产生旋转的气流,气流形成强烈的切变,形成龙卷风。龙卷风中心气压极度减小,将水流吸入涡旋,形成“龙吸水”。
台湾50层楼高水龙卷
2014年7月19日下午2点40分左右,屏东里港乡出现高达50层楼的“黑尾水龙卷”,很多网友纷纷把第一手画面上传到网站分享。其中19日上传的“台湾里港大桥龙卷风”,影片中网友开车在里港大桥上,直接目睹水龙卷从桥上移动过去。
更多灾害防治知识,尽在公共安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