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是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并能实现智慧高效、充满活力、精准治理、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和新模式。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福州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给福州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
以人民为中心。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民众、便利企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切实增强城市服务有效供给能力,提升政府行政履职效率,提高城市运营管理水平,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全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集约共建平台。新型智慧城市进一步强化跨部门、跨行业的组织统筹力度,提升信息资源整合水平,全面加快城市信息资源的有序汇聚、深度共享、关联分析、高效利用,并通过共建共享基础设施、集约共建核心平台、整合利用新旧系统、统筹设计智慧应用,为市民、企业和城市管理者,提供业务融合、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于一体,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服务,最大限度展现城市“智慧”。以“多规合一”推动智慧城市与其他规划的信息共享整合、空间无缝衔接,实现所有业务在一个时空地理信息平台上开展;以“多格合一”整合城市市容环境、市场监管、群防群控、安全生产、为民服务等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一格多用、互联互动、协同合力;以“多卡合一”整合城市公交卡、社保卡、健康卡等繁琐卡种,实现一个虚拟市民卡走遍全城;以“多端合一”统筹城市各有关部门的政务服务热线、便民终端以及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一号、一窗、一网”通办。
绿色低碳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首要聚集地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作为人类基础载体的城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问题,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维护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共生,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命题,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是发展愿景的重要内涵。智能化信息技术与节能技术相融合,数据驱动与业务发展相融合,推动城市对现有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化利用,围绕城市运行管理、新能源智能电网、建筑节能、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等方面,改善城市生产、生态、生活的资源利用体系,助力形成生态高效、信息发达、经济繁荣的现代化都市。
实现虚实互动。从技术理念的角度来看,新型智慧城市是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平台和展现载体,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城市物理世界、网络虚拟空间的相互映射、协同交互,进而构建形成基于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虚实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体系。数字孪生城市通过构建城市物理世界、网络虚拟空间的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系统,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之匹配对应的“孪生城市”,实现城市从规划建设到管理的全过程数字化和虚拟化、城市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推动城市能源、交通、生态等各类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物理维度上的实体世界和信息维度上的虚拟世界同生共存、虚实交融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包容开放生态。智慧城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不仅是围绕城市能源设施、网络设施、商业服务、医疗教育等行业领域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也是面向市民群体提供高端智能的个性化服务。新型智慧城市通过提供面向多类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的普惠服务,打通城市运行体系与民众共建参与渠道,创新政企、智库、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机制,构建包容普惠、汇聚众智、多元共生的生态体系。
新模式走进福州现实生活
新型智慧城市包括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集约统筹的基础设施、安全可控的运行体系等关键要素。福州在数字新时代中,正以探索者的姿态稳步向前。
政务服务全程在线。在服务型政府总体要求指引下,以推动政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全面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由内而外优化政府服务流程和形式,政务服务进入全程在线、体系化创新阶段。在内部组织流程优化方面,通过审批流程个性化定制、制定落实网上办事深度考核机制等多种手段,持续简化优化服务办事流程,推动简政放权落到实处。在线上服务接入方面,做好服务渠道“加减法”,创新多元化服务接入渠道,拓展公共服务渠道接入覆盖面;整合简化已有服务热线、服务窗口、服务卡等渠道,实现多号合一、多窗合一、多卡合一、多网合一。在线下服务输出方面,以“一次不用跑、最多跑一次、零见面审批”为目标导向,广泛调动多种资源,实现政务上门服务,把优质政务服务推送到市民身边,极大减轻群众办事负担。
智能服务开放多元。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开放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城市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条件逐步放开,互联网企业以轻量化运营模式加速进入公共服务市场,线上基于互联网快速布局公共服务入口,创新线上线下一体化、差异化、精准化服务模式,做优服务体验;线下持续扩大公共服务资源规模,做强服务能力。而政府职能逐步收缩,更加侧重于服务市场指引和监督,逐步形成“市场多主体、多模式服务供给+政府行业化、属地化监管”的新型合作路径,城市公共服务迈向精细化分工、专业化运行新阶段。
城市服务热线升级。城市公共服务热线是创新政务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载体,是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城市服务热线是公众通过电话、信箱、移动终端、PC等方式向政府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是政府与广大公众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也是智慧城市听民声、集民智、释民惑、解民忧的重要方式。把城市服务热线升级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集约化平台建设,整合不同部门服务短号码和服务资源,对外提供统一的服务窗口,统一受理人民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和投诉等各类信息,及时把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纳入政府决策,从而打造“线上线下合一、前台后台打通、纵向横向联动”的公共服务新模式,实现“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过程零差错”。
“规建管”一体化平台。“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通过“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可提升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能力和协同效率,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横向融合与纵向打通,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科学规划和设计,实现规划指标精准落地,增强规划指导性,保证建设严格按规划执行,加强城市工程建设综合监管能力,提升城市安全运行和精细化治理水平。同时,通过“规建管”一体化平台,可打通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各环节的信息壁垒,构建统一的城市全生命周期大数据体系,形成基于 CIM(城市信息模型)的城市数字化资产,真正实现城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建到底和一张蓝图管到底”,为打造基于数字孪生的新型智慧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运营管理业务协同。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立足城市运行实时的检测、管理、处理、决策四大领域,是实现技术、业务、数据高度融合的协同管理平台,是城市运行管理的“大脑”和“中枢”,将有效提升城市科学规划与管理、综合态势感知、应急响应与处置、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能力。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以信息展示、实时检测、决策分析、事件管理为主要功能,是支撑城市运营管理的神经中枢。未来,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将实现城市内事件自主决策管理。
新动能推动数字福州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以新理念为引领,以数据新要素为驱动,以新技术为供给能力,以新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新服务为根本,以新治理为重点,探索建设运营新模式,构建长效发展新机制。
融合大数据驱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驱动模式成为城市智慧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将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结合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部门与地方政府条块结合、联合试点,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方数据共享、制度对接和协同配合。福州市政府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也愈加肯定数据驱动的核心引擎作用,《“数字福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中确立了大数据作为城市创新发展要素的地位,数据驱动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日渐凸显。
网络新设施正形成。移动物联网由窄带物联网(NB-IOT)、增强性机器通信技术(eMTC)、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三种技术共同构成,正成为增强城市运行状态感知能力、提高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效率、推动各类基于数据的智能化应用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推动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以“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网络+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为主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天基信息网、未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的全面融合,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正从以传统地基网为主向立体化布局转变。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网络重点考虑天基网(卫星网)和地基网(5G 网络、物联网、互联网等)统一规划和建设部署,实现全空间立体化的通信能力,并为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提供网络基础。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平台重点支撑开展空天地海多源信息感知探测与存储管理、广域动态信息融合理解、多维重建与可视计算、多维情报关联挖掘与应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空天地海一体化已被列入发改委重点推动的13类大数据创新平台之一。
多元协作共推进。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完善区域发展政策,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化对数字经济区域发展的统筹规划,形成央地联动、区域互补、产学研协同的协调发展机制。推动产业数字化协调发展,重点和难点在于发展制造业数字经济。纵深推进智能制造,形成较为完备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推出一批引领性强的试点示范项目和标杆企业,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构筑合作共赢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统筹建设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百万工业企业上云,百万工业企业互联网APP培育等重点工程。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制造业数字经济,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引导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加快数字化转型。着力增强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价值认知,借鉴一些发达做法,通过召开公共研讨会、发布数字化转型征集报告等方式,深度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未来趋势与路径,根据不同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要,建立科学且长期使用的概念、框架与技术体系,切实形成企业听得懂、看得清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认识、解决企业转型实际问题、打消企业转型顾虑。同时,强化前沿性、基础性技术创新供给能力,全面加强新技术、新工业、新装备等基础性研究布局,持续夯实数字化转型研究基础。重点加大5G、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关键共性技术及关键瓶颈技术支持力度,提高数字化转型中关键环节的技术供给能力。提高企业的数字化工具与技术应用能力,加快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显著增强数字化工具与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