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以网上购物最为活跃,网上购物必然涉及到费用支付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用户数量逐年攀升,支付的手段日新月异,手机支付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也逐渐融入到大家的生活中,然而手机支付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洗钱机制、信用危机等问题。佰佰小编带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手机支付行业反洗钱机制有待完善。
自2007年《反洗钱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国打击洗钱犯罪的力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强。面对电子支付工具的不断创新,人民银行2012年出台了《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对支付机构如何履行反洗钱义务做出了较为明细的规定。但手机支付具有交易隐蔽、匿名、便利、无痕等特点,支付机构在如何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客户资料保存等方面缺乏可操作性规范。同时,未建立一套适合不同支付机构的异常交易监测标准。现有异常交易监测模式标准灵活,支付机构为了避免遭受监管部门处罚而采取“防御性”报告,报送的数据未经过分析处理,导致人民银行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分析、识别可疑交易,立案率比较低。根据近几年来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反洗钱报告》,2008年到2011年的可疑交易报告份数分别为6891万、4292万、6185万,5411万,但立案分别只有215起、119起、374起、146起。
二、手机支付行业信用机制有待完善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之一,我国的信用环境较差,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意识尚处于培育阶段。手机支付涉及买卖合同、金融服务合同、通信服务合同等多种合同关系,一方失信将给产业链各方造成损失。这需要建立开放的信用数据库,建立失信惩罚机制。目前,我国的信用信息分布在银行、税务、公安、海关、质检等部门,各部门的信用平台处于封闭运行状态,未形成“平台对接,数据共享”合作机制。
我们了解了手机支付行业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望相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以改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