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针叶病害

油松为松科针叶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1米。树皮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块。而油松成长中容易产生很多病害,那么油松针叶病害有哪些呢?接下来https://www.nc005.com/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针枯病

油松针枯病又名落叶病,是危害油松的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油松感病后针叶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红褐色脱落。落下的病叶,以后都变为灰褐色或灰黄色,一般到第二年的春天在各种病叶上就会产生典型症状:即先在病叶上出现纤细的横线,将病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小段上长出椭圆形小黑点约0.2至0.3毫米,即分生孢子器;并逐渐产生较大的椭圆形黑色突起,即病菌的子囊盘;条件适宜时中央有一纵裂缝,显露出乳色物,即子囊和子囊孢子。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过冬。次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8月后病叶陆续脱落。分生孢子一般无再侵染作用。4、5月份雨水渐多、湿度大,土壤瘠薄干旱、树木生长衰弱,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和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于每年的秋季油松老叶脱落较多的10月中旬以后,人工摘除清扫落叶并烧毁,消灭病原菌。

3.在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期喷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1∶1000倍碱式硫酸铜或用9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10至15天喷1次连续喷3次,如果发病较重,可增加喷药次数加以控制。

锈病

1. 症状

各种松树上发生的针叶锈病,其症状基本相似,感病针叶最初产生褪绿的黄色段斑,其上生密黄色小点,后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即性孢子器。随后病斑上出现橙黄色的囊状突起,为锈孢子器,锈孢子器常数个相连,成熟后不规则开裂,散生黄色粉状孢子。病叶上常残留白色膜状包被。最后病叶枯黄脱落或病斑上部枯死。

2. 病原及发病规律

松针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鞘锈属Coleosp ium spp某些真菌侵染引起。各种松针锈病的发生规律相似。需要在两种寄主上完成生活史。黄檗和白头翁鞘锈菌,以性孢子器在松针上越冬,来年四月上旬至五月下旬在松针上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借气流分别侵染黄檗、白头翁,七至九月份在叶背形成夏孢子堆,随后又产生冬孢子堆。八至九月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在侵染松树,在松针上产生性孢子器越冬。山地阴坡发病率比阳坡重;山中、下部的发病率比山上部重。

3. 防治措施

(1) 营造混交林时,避免黄檗与油松混交。

(2) 有条件地区可喷硫磺粉或0.3~0.5oBe石硫合剂,或用80%代森铵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500倍液等防治。

针绣病

症状:染病松针初生褪绿斑,长短不一,在斑段的正面现丘疹状褐色小点,排列成行,后转成暗褐色,且在褐色丘疹的对侧产生黄

白色至桔黄色的疤囊,高1—1.5mm。疱囊成熟后破裂散出黄色粉状物,后留下白色膜片,以后破裂脱落。病叶逐渐枯黄脱落。年年发病的油松主枝变短,严重时松枝干枯或全株干死。病原 Coleosporium solidaginies (Schw.)Thum.称一枝黄花鞘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锈孢子器生在针叶两面,有舌状包被,锈孢子浅黄色串生,近球形或椭圆形,孢壁有1处平滑,余密生小疣。其转主寄主为一枝黄花和紫菀,其叶背生桔黄色夏孢子堆,群生或散生。夏孢子黄色,球形或近球形,孢壁上小疣密布。后生冬孢子堆,产生圆柱形无柄的冬孢子。 传播送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冬孢子于秋后侵入针叶后越冬。翌年4月锈孢子器成熟后散出锈孢子,借风雨传到一枝黄花或紫菀叶上并进行为害,5、6月份产生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进入秋季形成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1)清除一枝黄花、紫菀等转主寄主,切除其侵染源,可有效地防治该病。(2)必要时喷洒波美0.5°石硫合剂。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油松针叶病害以及防治的知识,希望可以对感兴趣的您有帮助,https://www.nc005.com/关于油松病害等这方面的常识正在更新当中,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持续关注哦。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