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狼兵帽子叫什么

A. 广西狼兵是什么

狼兵是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当时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又叫”俍兵”。广西狼兵曾以保家卫国的忠义之血,书写过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B. 历史上的“广西狼兵”,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呢

从明朝中期到清朝中期,狼兵曾奉命镇压广西、广东、江西等地瑶族、壮族和汉族的起义或反叛,还参加了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并在当时的桂东、粤西驻防屯垦,对维护明清两代在当地统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C. 广西兵为什么称作狼兵

在国民党的军队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遇解放军,不打广西兵”。广西兵又称为桂军,桂军的强大是公认的,《国民党十大王牌军》一书中,将桂军实力排在第二。而且呢,其余九个王牌军装备特别好,是全美式装备,桂军装备要比其他王牌军差的多了。就是这样的桂军却打出了不俗的战绩,特别是抗击外敌!

广西兵又称“狼兵”,取谐音“俍兵”,俍兵的意思就是士兵的意思。广西兵纪律严明,坚决服从上级指示安排。而且广西兵大多来自山区,常年爬山涉水,身体素质那是没得说。所以行军打仗比普通的军队高出一大截,自然战绩不俗。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广西狼兵做的一个简单的介绍了。关于“狼兵”,实际上可以说的还有很多很多,而并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因篇幅有限,我们就先暂时说到这里了!

D. 广西兵为什么称作狼兵,并享有“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美称

战争年代,我国抗日代价巨大,死伤惨重。而在这些保家卫国的队伍中,川军、湘军等都是首屈一指的硬队伍,而桂军在人们眼中则是杂牌军。可是,就是这支杂牌军,却有着“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美称,这是为什么呢?

可以这样说,新中国的解放,是当年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泪史,而为这场胜利牺牲的人,他们永远失去了目睹今日之辉煌的机会。这其中就包括那些以狼兵著称,誓死不言败的广西兵,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

E. 广西狼兵良兵

何谓“狼兵”?其实就是起源于明朝中期,是当时壮族土司组建的地方武装。又叫“俍兵”。但其通常与湘西土家族的土兵合谓狼土兵。(狼土兵,来自湖广、广西两省。在湖广的是湘西永顺、保靖两土司的红苗;在广西的是瑶壮,分别征自江水、右江一带的南丹、东阑、那地、田州,以及归顺、恩恩两府。此外还有广东莞蛮蜑杂的一支土兵,善用长牌砍刀,亦经飞檄征调。)括号内便是择于高阳《草莽英雄 》中相关。 那么细分开来,“狼兵”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北部以及贵州南部部分地区,由于作战勇敢故称“狼兵”。明代朝廷曾调遣“狼兵”到江浙一带抗击倭寇和镇压广西瑶民起义。抗倭一战中,“狼兵”在其头领瓦氏夫人率领下英勇善战,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使倭寇闻风丧胆。战事结束后,“狼兵”被朝廷派遣到桂平一些边远山区的交通要道屯兵落户。到了清代,“狼兵”主要用于帮助朝廷军队押送囚犯。土兵则由湖广的是湘西永顺、保靖的土司武装组成。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永顺、保靖的土兵 会同广西狼兵等各路大军在王江泾围剿入侵的倭寇,斩首1980余级,取得了史称“东南御倭战争第一功”的王江泾大捷。(就是瓦氏夫人抗倭的一战) 下面重点讲讲狼土兵参加的抗倭斗争 .从明朝初年起,日本的土豪、浪人常常勾结我国海盗来沿海骚扰,沿海人民十分痛恨,称之谓“倭寇”。与此同时,朱元璋灭方国珍、张士诚的残部也亡命海上,与倭寇勾结。东南沿海闽、浙大姓、奸商,土豪也勾通倭寇,非法贸易、获取暴利。“海中巨盗,遂袭倭服饰、旗号,并分艘掠内地,无不大利”,“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一些海盗流氓还穿倭服,挂倭旗,四出杀掠,气焰嚣张。嘉靖年间(1522—1566)倭寇的活动,严重破坏了沿海人民生产,生活安全。明朝一面以俞大猷、戚继光率官军前往征讨,一面又征调广西俍兵、湘西土兵到东南沿海参加抗倭斗争,广西狼兵的组成除俍人(壮族)以外,还有苗族在内。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田州土官妇瓦氏接征调令后,因曾孙岑大禄年幼不能指挥军事,特请示广西都督府,以女官参将总兵身份率田州以及归顺、南丹、那地、东兰等州的士兵共6800多人,于次年三月来到浙江抗倭前线。与此同时,湘西永顺宣慰使彭翼南率土兵3000,致仕宣慰彭明辅领报效土兵200,保靖宣慰使彭草臣带土兵3000,自备粮食,奔赴苏州,松江地区抗倭。在俍、士兵出发之前,都曾慷慨陈词,以示决心。瓦氏夫人说:“是行也,誓不与贼俱生”,永顺、保靖土司都举行隆重仪式鼓舞士气,并共同盟誓,以示报效祖国的忠忱。 在狼兵到达抗倭前线后,瓦氏以“我自备军粮,不效尺寸(指建功立业),何以归见乡党”。因此在战斗中,俍、瑶族土司兵个个奋勇争先,勇敢作战。有次在松江地区狼兵20人为贼兵200人所困,但他们奋力杀敌50多人,俍兵牺牲6人,还单骑逐敌,紧追不放。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四月,瓦氏在金山卫(今上海市金山县)先后分别救出受包围的总兵俞大猷和白都司。“至是,瓦氏勇猛,始为敌人所畏服”。在距浙江嘉兴北15公里的王江泾战役中,总督张经以浪兵配合官军,分中、西、北三路近击倭寇,与永顺,保靖的士兵共同作战,一举歼敌近2000人,“自军兴来,称战功第一”。王江泾大捷扭转了抗倭以来的被动局面。永顺土司彭翼南、保靖土司彭荩臣各获明朝赐三品服饰,士兵官兵也获嘉奖。此后,俍、土兵又在陆泾坝再次作战获胜,斩倭首300余级,焚毁倭船30余艘,明廷诏封瓦氏为二品夫人,赐岑大寿、大禄各银20两等。江浙沿海百姓也给以高度赞扬,流传有“花瓦家,能杀倭”的俗谚。俍、土兵纪律严明,有自己独特的战术。史载瓦氏兵“泊胥关月余,驭众有法度,约所部不犯民间一粒”。说瓦氏“以妇人将兵,颇有纪律,秋毫无犯”。⑧在作战时,广西俍兵以7人为一伍,各伍独立作战;每伍中有4人专事击刺,有3人专事割首,以便请功领赏。冲锋时,一人向前,同伍的左右人都大呼夹击,予以支持。一伍向前,则左右各伍都予以支持,全队密切配合,并以执枪者居前,执弩者守卫于两侧,形成尖刀式队形,发挥长短兵器的作用,而湘西士兵则每司设24旗,各有旗头,临战时,排成铁塔式序列,即以一人居前,其后以3、5、7人横列4、5排,其余士兵则于阵后呐喊助威。前列伤亡,后排递补,既要各旗独立作战,又可各旗互相配合协同。进则队列整齐,退则井然有序,攻者无往不胜,守则坚不可摧,这是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战斗经验。尤其是土兵的“钩镰枪弩之技”,可以制服善于近战的倭寇,“短兵相接,倭贼甚精,近能制之者,惟湖广兵的钩镰枪弩之枝”。明官府在招募民兵中,择其勇敢者,按照俍、士兵办法编队,着其衣,习其技艺,进行训练。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鸳鸯阵法就是在学习土兵的作战阵法基础上演练而编制成的。 可见,在抗击外来侵扰、保卫沿海安宁的共同战斗中、俍、土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三十三年(1554),倭寇侵犹我国东南沿海,所到之处,焚毁房屋,抢劫商船,大肆掠夺,无恶不作,严重威胁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委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征调“俍兵”(广西壮族土官兵)、“土兵”(湘西土家族土司兵)前往东南沿海抗倭。瓦氏夫人请命应征,被授予“女官参将总兵”,率田州、归顺州、南丹州、那地州、东兰州等州组建的军队6800余人,奔赴东南沿海剿倭。“誓不与贼俱生”,表现了她坚决抗倭到底,确保祖国边境安全的决心。她率俍兵于三十四年(1855)三月十三日到前线金山卫,扼住倭寇的巢穴。她体察下情,关心兵士,且用兵有方,所率部队组织建制严密,标志明显,奖惩分明,部队内部团结一致,秋毫无犯。因此,俍兵在战场上士气高昂,英勇善战,十出九胜,“天下莫强焉”,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同年四月,倭寇出动3000余人突然侵犯金山卫,瓦氏夫人率队迎击,杀得倭寇四散逃命,瓦氏的勇猛,为敌人所畏服。四月二十日,倭寇4000多人进犯嘉兴,瓦氏首当其冲,一马当先,在士兵与其他友军的配合下,把倭寇包围在五江泾(今嘉兴县北州里)一带,一举歼灭倭寇3000余人。给倭寇以毁灭性打击,获得抗倭的首次大捷。 六月,在陆泾坝战役中,又斩获倭首300余级,烧毁倭寇船只30余艘,倭寇闻风丧胆。俍兵连连告捷,屡建奇功,大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在江浙沿海广为传颂。因瓦氏俍兵“杀贼多”,论功封赏瓦氏夫人为“二品夫人”,群众赞誉她为“石柱将军”。 是年七月,瓦氏夫人班师回田州。祭告家庙,厚恤随军士兵,以示关怀和慰问。不久,病逝于府署,追封为“淑人”,葬于州城东婆地(今田阳县田州乡那兰村)。墓碑至今尚在,上刻有“明赐淑人岑门瓦氏之墓” 广西“狼兵”战法自成一家,一般以七人为一伍,各伍独立作战;每伍中有四人专事击刺,有三人专事割首,以便请功领赏。冲锋时,一人向前,同伍的左右人都大呼夹击,予以支持。一伍向前,则左右各伍都予以支持,全队密切配合,并以执钩镰枪者居前,执毒弩者守卫于两侧,形成锋矢式队形,发挥长短兵器的作用。 而湘西“狼兵”则每司设二十四旗,各有旗长,临战时,排成塔式序列,即以一人居前,其后以三、五、七人横列四五排,其余士兵则于阵后呐喊助威。前列伤亡,后排递补,既要各旗独立作战,又可各旗互相配合协同。进则队列整齐,退则井然有序。 袁崇焕的关宁铁骑中有6000广西狼兵充当主力。狼兵很是厉害,一到辽东驻地即与清军肉搏,是袁崇焕的嫡系部队。 清末,当时太平天国开始的时候,太平军在刚开始只有3万人,这3万人是清一色的广西兵,一路从广西打到南京,多厉害。在北伐战争后,太平军士兵以安徽人和江浙人为主,这些地方的人战斗力根本不能以前的广西兵相比,曾国藩就曾说过:“长毛(太平军)中后期之30万之战斗力,远远不如刚出广西之3万”,广西兵得到了他这么高的评价。 另外还有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和在台湾抗日,冯子才的萃军创造了镇南关大捷,这些都是广西兵打的,以至于有不少人都说,清朝末年对洋人的战争中,全国人几乎都在打败仗,只有广西人打胜了。 在民国时期,李宗仁的桂系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特别是桂军的第七军,有“钢军”的美誉,第7军在国民政府北伐战争、军阀混战的时候几乎从来没有吃过败仗。在桂唐战争中,素以彪悍著称的湘军十几万人被桂军几万人打败并被收编。在中原大战开始的时候,十万湘军在面对不到3万桂军的时候,又是一败涂地。在中原大战后,桂军撤退回广西,湘军、滇军、粤军一共集结了近12万兵力力图战胜桂军并占领广西,但是桂军2万多人兵分两路,一路1万多先是击败了超过3万人的滇军,随后又战胜了近3万粤军,把滇军和粤军赶出广西;另一路也是1万人在桂林一带战胜了近6万湘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桂军和广西民团的评价也相当高,桂军的表现也被国内历史学家认为是“杂牌军中的王牌”“战斗力可以和中央军最精锐的部队相比”等等。

F. 冬天解放军们戴的帽子叫什么名字啊!

冬天解放军们戴的帽子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因雷锋而出名,又叫雷锋帽。

雷锋帽仿制于苏联红军于1939年冬季战争后仿照芬兰军以取代布琼尼帽而配发的冬帽“ушанка”。军官的帽子通常由毛料制成,士兵的则由长绒棉或合成纤维制成。

在寒冷的冬季,雷锋帽能对士兵进行很好的防风、保暖作用,是士兵的不二选择。

(6)广西狼兵帽子叫什么扩展阅读:

1955年9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18次国务院会议,通过了关于军衔服装的报告,并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服装从10月1日起实行。全套军衔服装定名为55式服装。

55式军衔服装是解放军军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将校呢、大檐帽、肩章、武装带等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G. 广西兵为什么会被称为“狼兵”呢

明清时期,在我国西南地区活跃着一支精锐的地方军队,史书上将其称之为“狼兵”,为当时重要的地方武装。“狼兵”是由广西土司组建的以“狼人”为主体的士兵,有着其独特的编制系统,曾以英勇善战著称。

从明朝中期到清朝中期,狼兵曾奉命镇压广西、广东、江西等地瑶族、壮族和汉族的起义或反叛,还参加了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并在当时的桂东、粤西驻防屯垦,对维护明清两代在当地统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小结

综上所述便是我们对广西狼兵做的一个简单的介绍了。关于“狼兵”,实际上可以说的还有很多很多,而并非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因篇幅有限,我们就先暂时说到这里了!

H. 请问解放军的这种帽子的名称叫什么谢谢

奔尼帽,就是圆边帽。最早是美军三角洲部队的配置。丛林圆边帽,在沙漠可以遮阳、在雨林可以挡雨甚至避免飞虫落入衣领,不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帽绳将两侧的圆边卷起,颇有牛仔之风。奔尼帽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军队的必备。网络

I. 广西兵还有个称号叫广西狼兵是因为什么原因

西南民族是一个特别具有“抗争精神”的民族,当年秦始皇动用了50万大军,也才征服了西南。大秦灭亡之后,南越王赵佗自立于南疆,经过多年的民族融合,先秦时代的那种“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的军人风貌也彻底地带入了西南。

广西地处西南,这使得广西人在具备抗争精神的同时,也特别地认同国家的“大一统”理念。南越王国认同汉朝,新中国的五大自治区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局面最为稳定,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特别是抗日期间,桂军也是悍不畏死,日军曾经说过“欲灭华夏,先平湖南。欲平日(支那)本、先灭广西”的口号。因此,在1944年,日军7个师团共15万兵力,30多架飞机、300多辆坦克、大量重炮,就此向桂林发起攻击,而守桂林的就是桂军。桂军12000余人,加上地方民团也不到2万人,没有飞机坦克,而是只有22门火炮,夹杂着大量的土枪,但为了攻克桂林,消灭桂军,日本还发动了罪恶的“毒气战”。

“桂林保卫战”,桂林陷落。桂军战死12000人,7000余人因为中了毒气昏迷不醒被俘虏;而日军也付出了13900余人死亡、伤19100余人,大佐级别军官死9人,中佐级别31人,中队长、小队长死亡近百的代价。

秦有虎狼之师,今有狼兵!中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民族,当国家危亡之际,往往便有中华儿女为之赴死,这就是中华儿女勇于抗争的精神,愿狼兵之精神不死不灭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