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地震发生时建筑设施倒塌,同时会引起山崩、滑坡、地基液化、地裂缝、喷砂、冒水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破坏性地震还能引发火灾、水灾、海啸、泥石流和城市管道、交通通讯等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而造成次生灾害,下面来看看我国地震概况及目前预报水平是怎样的吧?
我国地震概况
地震活动地理分布是不均匀的、大地震往往只在某些特定地区发生。地震活动频繁且强烈区域称为地震区,许多大地震集中的狭长地震称为地震带。中国可划分为23个地震带。
1、郯城棗庐江带。2、燕山带。3、山西带。4、渭河平原带。5、银川带。6、六盘山带。7、滇东带。8、西藏察隅带。10、东南沿海带。11、河北平原带。12、河西走廊带。13、天水-兰州带。14、武都-马边带。15、康定-甘孜带。16、安宁河谷带。17、腾冲-澜沧带。18、台湾西部带。19、台湾东部带。20、滇西带。21、塔里木南缘带。22、南天山带。23、北天山带。
我国地处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本世纪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
我国当前的地震预报水平
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课题。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曾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地震做出了短临预报,因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做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
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我们的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我们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有地震异常就有地震吗?
在地震发生前,一般地都有大量的异常出现,但并不一定有了异常就发生地震,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实际的地震监测预报中发现,地震前兆有时具有非常复杂的属性。除了有前兆异常出现并且随后有地震发生的情况外,往往还有观测到前兆后没有发生地震的情况。那未为什么有前兆不一定有地震发生呢?这是因为地震发生之前,在围绕将要发生地震的那个地区(即震源区),是一个应力高度集中的地区。由于应力集中和加强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所以如果我们的探测手段能正确地反映这个应力增强的过程,那末就等于正确地观测到了地震将要发生的前兆。然而,在应力加强和能量聚积之后,以什么形式释放能量,则有多种途径和可能。例如,能量可以以岩层突然的断裂错动形式释放,这就有地震发生;也可以通过沿软弱的结构面和断裂的蠕动,或通过小幅度、大面积的地形变而释放,这就无地震发生。这些不同的情况是由当地的地质条件所决定的。对此,我国已故的卓越科学家李四光先生早在1970年就深刻地指出,即使是到了地震预报过关了的那一天,地震预报也不可能是百发百中的。
通过www.nc005.com的介绍,我国地震概况及目前预报水平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自然灾害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