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类星体”,若不是太深究天文的朋友可能并不知道它,实际上它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也叫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类星体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长期以来,它总是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不解。日前,就有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类星体的外观出现“反复”变化。
据外媒报道,耶鲁大学天文学家 Grant Tremblay和Meredith Powell是首个记录类星体外观变换的科研团队中的成员,他们观测到一颗类星体从昏暗到明亮再到昏暗的整个循环过程。类星体是存在于某些星系中非常明亮的内核,通过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聚能。
科学家们认为,类星体的光亮是由于落入黑洞中的热物质所造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吸积作用。
Tremblay表示,三十年前,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突然开始发光,成为1型类星体。今年,我们发现它又再次变暗,成为首个“反复”的类星体。
类星体的介绍
20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家在茫茫星海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天体,从照片看来如恒星但肯定不是恒星,光谱似行星状星云但又不是星云,发出的射电(即无线电波)如星系又不是星系,因此称它为“类星体”。类星体的发现,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星际分子并列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类星体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至少100亿光年。类星体是一种在极其遥远距离外观测到的高光度和强射电的天体。类星体比星系小很多,但是释放的能量却是星系的千倍以上,它的超常亮度使其光能在100亿光年以外的距离处被观测到。据推测,在100亿年前,类星体数量更多。
以上就是www.nc005.com为您介绍一颗类星体的外观出现“反复”变化的内容,本网自然灾害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雪灾防治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