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等于几两(一公斤等于几两)

古代的秤为啥是一斤十六两吗?相传秤杆上每斤刻十六颗星,一是为衡量物重,二是为度量人心。其中十三颗星代表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另三颗星则代表生意人的福、禄、寿。

一、老秤为什么十六两为一斤? 有什么内涵?

古秤一斤等于十六量,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剩下的三颗是福禄寿星,又分别代表着天、地、良心,做秤也有做秤的规矩。

出售货物克扣一两,减福,扣二两,福、禄俱损,扣三两,福、禄、寿全无,此警告商贾买卖要公平,寓生意南来北往,四海兴隆之意。

据说做买卖的人,如果称东西,短斤少两,都要受到惩罚。卖东西少给人一两,福星就减少这个人的福;少给二两,禄星就给这个人减禄;要少给三两,寿星就给这个人减寿。

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到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福、禄、寿三星分别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他们在天上看着人的一切。所以说:人在做,神在看。

如今16两制的老秤早已成为历史,但人们购物时为防小贩短斤少两,还常常警告说“克扣斤两会短寿”,这句话,其源盖出于此。

古代人都知道“人在做,神在看”,所以人都不敢做昧良心的事。这其中的含义是,告诫我们无论做人还是经商,都要诚实守信。

二、一斤等于十六两,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重量单位中,一公斤等于二市斤,一市斤等于十两。但古代一市斤等于十六两,但是知道一市斤等于十六两来历的人可能不多。

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各地的度量衡很不统一。就拿重量单位来说,有一斤十两的,有一斤十三两的,五花八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决定全国统一度量衡。

统一改为十六两,这就需要在称杆上每斤之间加上三颗星。这三颗星分别是第一颗叫作福星,它代表福份;第二颗叫作禄星,它代表禄量;第三颗叫作寿星,它代表寿命。

所以,古人待别人都很厚道,给别人称东西时从不短斤少两。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

李斯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

李斯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三、古代的十六两为一斤,其文化意义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那么老祖宗为什么定十六两为一斤呢?

古人之所以要定一斤等于十六两,是为了让其具有“四时乘四方”的含义。“四时”表示一年四季,四方表示东西南北。“四时乘四方”,象征着在所有的时空中都成立。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新中国成立后,度量衡不断革新,十六两称又被改为十两称,人们习惯称原来的十六两称为老称,改后的十两称为新称,再后来又统一使用公斤。

但是不管怎么改,福、禄、寿这三颗星却始终保留着,仍然代表着称主人的福份、禄量和寿命,因为人们仍然需要它。要买卖公平,不能短斤少两,也是在保护买卖双方的利益。

因为短斤少两一方面坑害了买方,使人家的利益受到损害,同时也坑害了卖方,使他的福份、禄量和寿命遭到折扣,这样一来,损失就更大了。

总之,一杆十六两的老秤,蕴含深刻文化内涵与人生哲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传承价值,各位看官,您说呢?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分享、点赞、评论、收藏吧!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