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级作为钢琴(业余)考级的最高级别,对学生在音乐和技术等方面是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的。因为“通过十级”意味着完成了一个阶段,所以对广大的、尚未达到十级的考生来说,该级别是一个楷模和标准。因此对十级的通过必须有一个认真的衡量和把关。
前几年,十级的通过率一直是低于其他级别的。主要的问题在于不少学生急于求成,在能力尚未达标时,就匆匆忙忙地报了十级,结果自然难如人愿。随着对十级标准的逐渐明确,现在十级的通过率大大提高,考生们也确实表现出更加整齐的实力和更为规范的弹奏水平,真正达到十级水平的考生是越来越多了。
如何达到十级的标准,我认为最主要在两大方面:
1.看能力是否达到和符合十级的水平
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证明。
基本练习。音阶、琶音应流利、均匀、熟练,并达到一定速度。十级要求同、反向的音阶达到每分钟120拍,每拍为4个音。每分钟120拍是起点速度,如能更快捷当然更好,但如果明显达不到这个速度,显然就不合格。因为每一级都有音阶琶音,如果以七级、八级的速度来考十级,那是不达标准的。
练习曲是否足够流畅?十级目前采用的是莫什科夫斯基的练习曲,它们都是音乐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作品。要达到这些练习曲所要求的华丽、轻盈、激情,就必须有相当的功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弹奏方法也必须正确乃至完善。如果弹得缓慢而呆板,像慢练一首车尔尼练习曲似的,哪怕一个音都没弹错,也不会获得通过。若不具备相应级别所要求的能力,就是不合格。
一般来说,听了基本练习与练习曲,对该考生的基本弹奏方法与能力,就基本上明确了。当然在复调、奏鸣曲和中外乐曲中,还会进一步地证实该考生的具体水平与能力。
2.看音乐表现的优劣
其中包括节奏感、音乐感、音乐理解与表演能力,以及对音乐风格的掌握与表现。
复调作品。目前选用的都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每一组都由前奏曲和赋格曲两个部分组成。弹好前奏曲,关键在于对风格的掌握;速度以更好地表现出巴罗克风格为标准,决不是越快越好。学生的功力应体现在触键的清晰与弹性、音乐的生动和趣味、节奏的动力与精神等方面。而赋格曲则根据对主题特性的设定、连断、表情的统一性、各声部的清晰与独立等方面,来作为衡量其演奏质量好与否的不可缺少的标准。
大型作品。目前选用的都是贝多芬早期奏鸣曲的第1乐章。贝多芬的这几首奏鸣曲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难度,音乐表现都有相当的深度。在技术容易的地方,也许音乐更具深度,更难以表现。就拿贝多芬《G大调第10奏鸣曲》(Op.14 No.2)来说,把音弹下来不难,但音乐是很难表现的,千万不要觉得“偷了巧”了。因为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如果你所弹的根本不是“贝多芬”,那从音乐和风格上来说,就是不合格的。
中外乐曲 。在这一项曲目中,由于涉及到不同的风格,有一定选择余地。对所选定作品的音乐表现及弹奏技术的完美与否,是评判合格与否的最主要标准。
根据以上技术和音乐标准,再来看看全国钢琴考级的几套考级曲目的具体情况。
(一)第三套曲目
这是目前选用较多的一套。
1、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练习曲第1首。这是一首非常华丽、积极、流畅的练习曲,其中有很多强弱变化和对比,乐曲富于活力和趣味。考生中常见的问题是:太慢、太木,缺乏强弱的变化,或不流畅、不均匀,手指能力不能胜任。因此考生将这首练习曲弹奏得如何,经常会说明该考生是否达到了十级的程度!
2、巴赫《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第一册)。前奏曲中有4次速度的变化,这是巴赫本人标明的要求,Allero – presto – Adagio – Allegro,是必须要做出来的。弹奏其快板千万不要太急,必须十分稳当自在,应表现出一种结构的美。赋格曲可处理得生动一些,连、跳的处理须十分统一,才能有说服力。
3、贝多芬《G大调第10奏鸣曲》(Op.14 No.2)。这首曲子如内心的倾诉,娓娓道来,十分动情。要掌握这种心态,必须研究和了解贝多芬:学生经常弹得太慢、太拖,缺乏内心感觉,缺乏应有的音乐倾向、乐句表情,犹如一杯淡而无味的白水,弹的根本不是“贝多芬”。如果又无内心感觉,又缺乏应有的动力,虽然选了一首“容易的曲子”,但却作了失败的演奏。其实这首奏鸣曲在音乐表现上比第4套的《降B大调奏鸣曲》(Op.22)更难,所以考生在选用时应注意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