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流感高发季,德州多个医院、门诊挤满了患者,其中不少接受输液治疗,一些医院门诊甚至出现了“吊瓶森林”的场景。与此同时,网络上一篇名为《输液=自杀?2022年起,全部门诊叫停输液!》转发量极高,引发众多市民热议。
对此,记者采访了解到,该网文信息并不完全属实,我国只有部分地区控制或取消医院成人门诊输液治疗,同时,由于公众对于用药存在误区,导致对于输液易产生“一刀切”现象。医生表示,出现具体病症还是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对症下药”是关键。
谣言传播:输液=自杀?假的!
记者查询了解到,这篇名为《输液=自杀?2022年起,全部门诊叫停输液!》的网文,其实早在2022年初就出现过,只不过替换了标题里的年份。之前的文章中谬误非常多,甚至出现了“成人输液一次,缩短寿命七天左右,孩子输液一次,大脑七天不发育,而且免疫力下降,药物的毒素要2-4年才能排出体外”这样程度的语句。
在今年传播的版本中,文章仍有差错,比如标题中说“输液=自杀”,这明显不合适。另外,对于“全部门诊叫停输液”的说法,我国并没有在国家层面对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截至目前,只有吉林、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广西、深圳等省(市、区)控制或取消了医院成人门诊输液治疗。
市民误区:得病输液好得快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市民一旦出现感冒发烧等疾病,第一反应就是想到要输液。“一般人都认为输液好得快,我爱人都是这样,只要生病最先选择输液。”市民马先生说。
前几天,马先生的爱人肠胃不舒服,上吐下泻,第二天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表示只是轻微的食物中毒,开药后让其回家按时服药,注意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就会好起来。但是,马先生的爱人却希望大夫给自己输液,她认为输液不仅好得快些,也不会因忘记吃药延误病情。马先生爱人的建议让大夫哭笑不得。
和马先生爱人有一样治病方式的人不在少数,但是随着人们医学知识的增长,不少市民也意识到得病靠输液来治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所以利用推拿、按摩治疗也悄然兴起。“我儿子今年7岁,得病时只有各种办法都不管用的情况下,我才带他去输液,更多的时候是带他去小儿按摩,虽然好得慢些,但孩子的抵抗力增强了。”张女士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并不排斥输液,也认为输液在一些情况下是必要的治病手段,但大部分人认为要用得恰当,才能事半功倍。
医生说法:并非所有感冒都要输液
什么情况下需要输液,什么样的疾病并不需要输液?城区某医院的陈医生告诉记者,输液是治疗手段之一,在必要情况下能够有效、快速地缓解病症,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病症,“医生在下医嘱前,尤其是是否需要输液时,是要有科学依据的。”“针对最近出现的病情,医生做出判断的依据都是血常规,如果是流感,出现咳嗽、发烧、嗓子疼,再加之血常规的数据显示,一般情况下是不用输液的,需要用口服药来缓解症状。如果是细菌感染,再根据血常规的数据,判断是否需要输液。”陈医生说。
陈医生表示,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要输液,过分依赖输液,不仅不能缩短病程,反而存在输液或过敏反应,以及静脉炎等风险。据其介绍,人平均一年会感冒2至6次,老人孩子则会更多,主要因季节、环境、生活方式诱发。通常情况下,感冒在16至24小时出现症状,如果症状轻微,不伴有并发症,如严重腹泻、呕吐,以及高热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宜盲目输液,一般口服对症治疗,鼓励戒烟、多饮水、清淡饮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5至7天内多可痊愈。
同时,陈医生告诉记者,很多情况下也不能“一刀切”地反对输液,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输液是可以使用的,比如:大出血、休克、严重烧伤的患者;剧烈恶心、呕吐、腹泻的患者;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吞咽困难及胃肠吸收障碍的患者;严重感染、水肿的患者;外用药无效时;药物伤害组织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