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是哪里(栾川农产品的由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 通讯员 李艳 李秀一

6月15日出版的《河南日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栾川的乡亲们对这句话有着最朴素、最真切的理解。山乡巨变、产业兴了、生态美了、老乡富了……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生态是栾川的优势所在。今天,在栾川,“因绿而美”“因绿而游”“因绿而富”,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栾川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将发挥生态优势、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栾川县域治理“三起来”的一项有效抓手,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通了贫困山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让宝贵的生态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走生态路的先行者 把贫困村变成美丽乡村

夏到山城,在庄子村畅游玫瑰花海,在璀璨星空下露营;在康养小镇体验漂流、单车骑行,带孩子涂鸦、写生,寻找乡村童趣;在高山渔村休闲垂钓、品尝地道的虹鳟鱼……栾川的乡村处处皆景。

老家变民宿农户乐开花 资料图片

深居秀美沟域,藏身绿水青山,仓房村的美不加修饰便已动人。漫步村中,目之所及皆是古朴农家、幽幽竹林,纷至沓来的游客、各有忙活的农家,进进出出的车辆,无不诉说着这里旅游的风生水起。

这些年,栾川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业态划分为“景区依托村、深山空心村、田园乡愁村、特产带动村”四种类型。已形成旅游专业村51个,遍布栾川各个乡镇,并实现产业链全覆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得到有效衔接。仓房村的转变正是其发展缩影。

乡村旅游如火如荼 曾宪平 摄

不仅如此,绿色生态理念在大家心中扎根。村庄绿起来了,垃圾堆、边角地成了绿化带、小游园。庭院也美起来了,房前屋后种上了景观树。

吃生态饭的模范生 把贫困群众变成旅游从业者

5月,南沟凉爽幽静,冯建新的家就坐落在伊水畔,“能吃上‘旅游饭’实属不易”。从土坯房到三层小楼,从“过年都舍不得买新衣服”到现在夫妇俩经营着一家农家宾馆,一年六七万元的收入,挂在冯建新脸上的笑容朴实而灿烂。

农民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参与者,在调动积极性方面,栾川县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农户发展旅游业;规划建设旅游购物市场,鼓励发展农耕体验和特色民俗项目,引进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吸纳群众就业;持续开展经营管理、服务技能、烹饪技能、文明礼仪等培训;完成全县1400余家农家宾馆提升改造,提高旅游接待水平,打造栾川服务品牌……激发群众参与旅游业,充分享受生态旅游红利。

栾川县城焕然一新 曾宪平 摄

一项项好政策落地生根,也给拨云岭村带来了好出路。这些年,发展核桃种植,并探索牡丹间作模式,不仅增加了种植收益,还保持了水土,一举多得。现在,这里的传统村落成了乡村旅游的新样板,就连妇女手中的手擀面,都能变成口袋里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放眼全县,已有1.3万余名群众和他们一样通过开办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发展特色产业等形式变成了旅游从业者,农家宾馆数量也由750户增加到1800余户,农家宾馆直接从业人员由2200人增加到4000余人,更是培育了百余家高端精品民宿,人气儿更旺了。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