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十八省,即汉地十八省,指清朝将明朝统治区中的十五个承宣布政使司中的湖广分为湖南、湖北,南直隶(先改名为江南)分为安徽、江苏,从陕西中分出甘肃,所设置的18个省份。
这十八个省份维持晚明原有的政治制度,而不同于满人占领的关外三将军辖区及新疆、内外蒙古、青海、西藏等其它地区。十八省与其它地区的界限主要是长城。
内地十八省的概念与范围自康熙年间至光绪年间两百多年来大致维持不变,属于郡县直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了五个自治区,另设有自治区以下级别的民族自治行政单位。
晚明政治腐败朝廷不断丢疆失土,汉人活动范围被压缩在内地十八省内,清廷征服中原后带来的中国边疆领土扩张,再次将东北地区、新疆、青海、蒙古等边地与内地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但由于清朝前期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建立清长城对各民族分而治之,严格地限制边地人口流动,内地与边疆地区难以产生大规模经济文化互动,导致边疆地区的开发长期停滞不前,领土不断被列强蚕食。清政府最终不得不废除禁关令实行“移民实边”政策。
清朝末年清廷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东北地区和新疆建省。而在民国时期,行省制已在全国普遍推广。
内地十八省大致是清代时汉族的主要居住区。包括:江苏(包括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包括重庆)、福建(包括台湾)、广东(包括海南、香港、九龙、新界)、广西、云南、贵州、直隶(包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中、南部地区和河南、山东的小部地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包括宁夏)。助记口诀:两湖两广两河山,苏皖浙赣云贵川,西北陕甘闽东南。
随着清廷国势日衰,汉地18省人民生活陷入困顿,越来越多的汉人基于生计,向十八省外的中国领土移民。例如“闯关东”、“下西口”等。结果使得清朝前期禁止汉族居住的地区如东北、内蒙古等地区的汉族人口比例快速成长,甚至超过了当地其他民族的成长。他们带去了汉族的文化,带动了其它民族的共同繁荣。十八省所代表的汉族文化,因而传播到整个大中华地区。
十八省在1912部分省份的辖区有了变化。
直隶(1928年改名为河北省)丧失了内长城以外的土地(宣化地区于1928年并入察哈尔省、承德以北建立热河特别区,于1928年建省)。
甘肃的甘边宁夏护军使辖区与甘边宁海镇守使辖区于1928年分别建省。
前者并入银川地区成立宁夏省。
后者并入西宁地区成立青海省。
四川西部藏族地区划出川边特别区,于1928年改名为西康省,于1937年又划入西昌地区。
广东划出海南岛成立海南特别行政区。
另外另有成立数个直辖市。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省区的边界有小幅调整。
张家口地区(即宣化地区)与承德地区(不包含北方蒙古族地区)划回河北省
濮阳地区由河北省划入河南省,武安、涉县则相反
河北山东边界有小幅调整
范县由山东省划入河南省,又分出台前县,东明县则换予山东。
微山湖南岸,以及解放前由山东省暂时代管的徐州及连云港部分地区划入江苏省
江苏省利用砀山县与萧县向安徽省交换盱眙县,泗洪县,天长市部分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