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大镇,莫过荆扬”,是说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我国中南地区的城市都没有荆州和扬州繁华。友情提示:“扬”指的是南京(现在还有人闹笑话,用这个典故指荆州和扬州曾经很辉煌)。和三国时襄阳当过10多年荆州治所一样,南京也曾是扬州的治所。那时的扬州叫广陵,在江右。“荆”说的是江陵,其中就包含沙市。
前面两节分别谈了江陵和荆州家喻户晓的故事,下面再聊聊沙市的历史。
沙市极简史
城市绿肺江津湖
沙市,古称夏首、津、江津、沙头等,是楚都纪南城的外港。楚国迁都后,至秦汉,一直是江陵(南郡治所,辖18县)的经济贸易中心。沙市凭借地利,上吞川、渝、滇、黔等地粮麻山货,下纳淮盐海货,是古代中国至近现代都是重要的商埠之一。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沙市作为内河五大通商口岸对外开放。各国列强先后设立领事馆,征用码头,设立海关,对内地进行经济掠夺,是为洋码头。这是一个充满屈辱和血泪的地方,荆州人要记得。
1949年,沙市镇解放,同年从江陵县析出,撤镇建市,为省直辖市,9年后改由荆州地区代管,1979年复省直辖。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沙市成为国家第一个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借改革东风,沙市扶摇直上,一大批轻工业品牌,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一座新时代的轻纺工业城市诞生在长江之滨,时谓“江汉明珠”。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外经济陷入低迷,沙市经济受到重挫,继而一蹶不振。随后与荆州地区合并,成为沙市区。
以上是沙市的极简史。
沙市辉煌的背后
沙市的繁荣与辉煌,可以做这两方面的解读:一是地利之便,处江汉平原腹地,通南北,贯东西,更有黄金水道长江;二是江陵(荆州)在全国的政治地位。
800年楚国,400年都江陵,是我国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秦汉,置南郡,相当于省一级的行政单位,襄阳、宜昌等地也是其辖区。后荆州定治江陵城,其管辖区域一度覆盖今湖南湖北,河南、广西、贵州等部分地区。
在后来的朝代更迭中,江陵(荆州)几度成为国都,元末明初,逐渐沦为地区级的治所。
在古代中国,贸易行业及品类的管理非常严格(现在也一样)。盐、铁、马匹等都是国家战略物资,实行专卖制度,连茶叶销售都实施管控。唐、宋、明等朝代都设有茶马司,交易必须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授权。
所以,沙市作为江陵(荆州)的贸易中心,手续办理方便,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是茶马古道经由沙市的原因之一。
一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沙市一跃成为明星城市一样,是国家战略使然。
荆州机场
但有一点现象比较奇怪。
城和市的分工,虽说自古以来比较明确,城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市则在城外稍远的地方(因古代战争较多,从安全角度考虑),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业地位的提高,加之人口聚集,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逐渐融合,最后成为一体。
但沙市和江陵(荆州)却是个例外。千百年来,繁荣归繁荣,但始终未能融合建市(宋代设沙市镇),一直到1994年。窃以为,距离是一方面,文化恐怕又是一方面。
要不然,距离如此之近,为什么是两个城市?
既然给了省直辖市的身份,面积却比一个乡镇大不了多少?
1953年,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沙市人口为87967人(含郊区)。尽管后来江陵县划入立新、锣场等乡镇,岑河划入几个村,但到1994年荆沙合并前,也只有29万人左右。和天门、潜江、仙桃等几个同样脱离荆州,成为省直辖市相比较,沙市只是个袖珍城市。
襄阳、樊城,武汉三镇都能跨江建市,江陵(荆州)、沙市为什么不能呢?如果同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合并建市,现在的荆州(江陵)会是什么样子呢?可历史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