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是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的一个小岛,现成为著名的风景区,面积不到2平方千米,人口约2万。有“海上花园”、“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称。除环岛电动车外不允许机动车辆上岛,因此气氛幽静。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鼓浪屿评为“中国最美的城区”第一名。
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
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末期,当时称为泗洲寺。北宋时由僧人文翠改建,称为无尽岩。元代时被废寺,于明代重建,改称为普照寺,并迁建于今址。清康熙22年(1684年)得靖海侯施琅捐资修复并扩建,遂为南普陀寺。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 、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
厦门街景。厦门地形以滨海平原、台地和丘陵为主。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于同安与安溪交界处的云顶山海拔1175.2米,为全市最高的山峰。厦门有各类海洋生物近2000种。
1276年元兵南下,宋幼帝赵昰曾逃避于此。元末设嘉禾千户所。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立台厦兵备道(雍正五年(1727年)改为台湾道),管理台湾、厦门两地政务。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称兴泉永道,管辖兴化府(今莆田)、泉州府和永春州。1841年,英军攻陷厦门,霸占道署,1845年将其拆毁,改建领事馆。1863年(同治二年),清朝收回道署旧址。次年,道尹曾宪德又拆除英国领事馆洋楼,重建道署,并立《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记述此事。
明末清初1645年(清世祖顺治二年)7月19日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福京天兴府)登基,年号隆武。1646年10月6日被清军俘虏。此后,国姓爷郑成功家族以“延平王”之姿,先后以厦门和台湾为基地继续抵抗清军大约40年之久。
厦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满族、壮族、畲族、苗族、高山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被迫开放的口岸是曾经屈辱的证明,但这些外国印记却成了旅游业不可多得的宝藏。2017年,厦门市“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52项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厦门,1984年。摄影:卡特·贝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