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门在哪里(后门是人体的哪个部位)

「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很多人的感慨。

于是很多人开始讨论「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因为「知道」是一会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会事。

现实确实是这样,但生活中也不乏行动果决的人,依然过不好。那问题的核心会不会反而是「知道的道理太多了」?「知道太多」才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我们被太多的道理说服,却又自相矛盾。

生而为人,意味着你在每一刻都可能被说服。

人常困惑于各种道理,进而被影响或控制,自己真正能决定的事太少。

斯坦福大学「说服性科技实验室」认为人的大脑存在某种「后门」,这些「后门」让我们在生活中时常被操控,每个人就像生活在一个「楚门世界」之中。

大脑的这个「后门」导致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存在不真实的可能,它像一个系统BUG让我们的生活时常被操纵。你也许从未觉察,但确实如此,并且我们还乐此不疲。

比如,被魔术师操纵的视觉体验。

魔术师最了解大脑的「后门」,他们欺骗的法门源于对人脑短期记忆的掌控。每个魔术师都要学会,针对短期记忆限制的不同生理反应时间施展他们的小把戏。

运用这些方法,魔术师就能以某种方式询问某些问题,进而左右你最后的答案,这正是人类自身的特性: 自以为独立,其实更容易被影响。

对于每一位走进魔术师「骗术」的观众来说,你习惯说什么语言无关紧要,你的智商高低也无伤大雅,因为魔术与你所知道的事无关,它只跟人的大脑如何运转有关。魔术师正是基于大脑的这一套运转方法,从而能设计出五花八门令人称奇的魔术。

现在很多社交产品研发团队们也在向魔术师们学习,把如何钻大脑的「后门」当作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方法,称为「说服性技术」

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这些技术也塑造了我们每天互动的方式。

就像你每天在今日头条这样的开放平台与人互动,但你互动的内容或方式并不由你决定,而是受平台的算法影响,但算法并不总是以客观的方式呈现内容。

这些由人设计的算法程序,就像魔术师的小把戏一样,每次都能通过走「后门」的方式,牢牢地抓住我们的目光。

而大脑「后门」的特点主要是怎么表现的呢?

表现一:

作为一个社会性动物,对社会的认可,我们都没有免疫力。

每个人都很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比如,当你在头条上发布一篇新文章,这时你的大脑是最敏感的,你的大脑总是会想「别人会怎么评价我的文章呢」

而且,当我们获得别人「点赞」时,系统都会跳出一个信息,意味着提示你「噢,你收到新的‘赞’啦,高兴吧!」 因为当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什么的时候,我们确实会很在意别人的评价。

事实上,平台控制着操纵盘,科技公司提供对应的对照表盘。你的文章何时出现在别人的信息流中?出现多久?都可以精心安排。比如过一段时间才让别人看见你的文章,这样你就会更频繁地返回查看新的「赞」。

这实际上是一种以不增加我们在屏幕前花费时间的方式,来控制我们的大脑。

当然除了在线上,在线下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大脑同样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说服或操控。

比如你去逛宜家的时候,一进宜家你可以看见一张大地图,通常是蓝色的,上面有黄色的脚印。这张地图的制作方式很特别,总让人觉得去任何地方都很近,例如,从地图的入口到卫生间只需要20个小脚印。但实际上你要花40分钟才能到那里。宜家通过减少复杂的过程,让你感觉能更容易地完成行走的任务。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