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是哪里(山西长治是好城市吗)

【地理位置和面积范围】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5°49 '~ 37°07 ',东经111°59 '~ 113°44 '。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长治市东西长150 千米,南北宽140 千米,总面积为13955 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90%。 

长治全景

【地质地貌】 长治市域主要由长治盆地及其周边山区两种地貌单元组成。武乡—襄垣—潞城—壶关以东的中山区,主要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襄垣—长子县之间的长治盆地,主要为新生界松散堆积的红土、黄土分布区;武乡—沁县—屯留—长子一线以西的低中山区,主要为上古生界碎屑岩地层分布区;太古界变质岩、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及石炭系铁铝岩仅零星分布。地层出露总厚度约11500米。

  长治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从全市整体地貌看,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总体呈盆地状。最高点为沁源县太岳山主峰之一,海拔2541米,最低点为平顺县浊漳河出境处,海拔标高380米,最大切割深度为2161米。长治市地貌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河谷4种类型。2016年,长治市土地总面积13955.2平方千米,其中平川占15.9%,丘陵占33.4%,山地占50.7%。

  【建置沿革】 长治古称“上党”,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沁源县华坡遗址考古证明,旧石器时代这里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中后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这里充分发育。禹分天下(中原地区)为九州,境内属冀州。殷商时为黎国,属冀州。春秋时赤狄人曾建潞子婴儿国,后并于晋国。战国时,韩首置上党郡,后归赵国,治所在长子。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 郡,上党郡即为其中之一,辖区涵盖晋东南全部及晋中一部分。东汉沿用秦制,上党郡属并州。建安十八年(213),上党郡入冀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上党郡复归并州。西晋永兴元年(304),上党郡属前赵,建兴中(313—317)归后赵。后上党郡归西燕。东晋太和五年(370),苻坚灭燕,上党郡入后秦。东晋太元十一年(386),慕容永称帝于长子,上党郡归之。北周建德七年(578),分上党郡置潞州(是为潞州建置之始),上党郡属焉。州得名,因潞子之国。

  隋开皇三年(583),上党郡废,移潞州于壶关。大业元年(605),改潞州为上党郡,隶冀州。唐武德年间(618—627),改上党郡为潞州,并置都督府。开元十七年(729),以玄宗历试尝在潞洲,置大都督府,并置上党郡。开元二十一年(733),潞州、上党郡属河东道。大历元年(766),置昭义军。五代后唐庄宗初,置潞州。梁末帝时(913—914),改为匡义军,岁余,唐灭梁,改为安义军。后晋(936—947),复为昭义军;后汉、后周(947—960)因之。

  宋代, 太平兴国初(976 为元年),改昭义军为昭德军,后为潞州。元丰年间(1078—1085),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党郡、昭义军,隶河东路。建中靖国元年(1101),昭义军改为威胜军。崇宁三年(1104),复为隆德府,后为昭德军。金代(1115—1234),潞州隶河东南路,天会六年(1128),置潞南辽沁观察处。

  元代(1206—1368), 潞州属晋宁路。初为隆德府(行都元帅府事)。太宗三年(1231),复为潞州,隶平阳路。

  明洪武元年(1368),沿用元制。初,潞州隶行中书省布政使司;洪武二年(1369),隶山西中书省,九年(1376),隶布政司。嘉靖八年(1529)二月,升潞州为潞安府,设潞安兵备,分巡冀南道,治潞安。

  清代,沿用明制,潞安府治今长治城。

  中华民国元年(1912),实行省、道、县3 级制,废潞安府,原潞安府所领各县均属冀宁道。同年4 月,于长治市置潞泽辽沁镇守使署;民国5 年(1916),改为潞泽辽沁营务处。民国13 年(1924),撤销营务处。民国19 年(1930),撤销冀宁道,各县直隶山西省。民国26 年(1937),山西省政府(阎锡山政权)置第三、第五专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太行、太岳山为依托,建立抗日根据地。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