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它的土特产是“鞋子”,这也是它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放眼国内十大运动品牌,除了李宁外,均出自晋江,然而它的故事却是一场沧海桑田。
晋江市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晋朝永嘉南渡开始,中原人士因避战乱搬迁至此。
永嘉南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西晋王朝开始走向分崩瓦解,十六国先后割据北方,匈奴、鲜卑、羯、羌、氐五族趁虚而入,出现了“五胡乱华”的乱局。
永嘉南渡也是有史以来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东晋南朝定都建康,南迁时间持续了两个世纪之久,南渡的汉人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还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技术。
中原人士因怀念晋地,故将居住地的河流命名为晋江,晋江市也因江得名。
晋江,地杰人灵。
一个国家贫困县城的“瞩目远方”
在这片土地上晋江几代人的繁衍生息,勾勒出的轮廓,有着淳朴、可爱的憨态,给人一种踏实和亲切的感觉。水土无言,而在这方水土上生长着的人,心中始终激荡着万千波浪。
这里曾经“人稠山谷瘠”,为了一个初步的温饱,晋江人只好向山要地、与海争田,甚至还出现过“海者,闽人之田也”的论断。
穷困没有限制他们要飞翔的心:海的那边,是个什么模样?于是,“每岁造舟通异域”,且看天地壮胸怀。“市井十洲人”,简单的五个字,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时期的通商盛况描摹了出来。
时势骤变,几度沧桑,晋江人的手脚被束缚住了。1978年以前,晋江人被圈定在有限的耕地上挥洒汗水,虽然“高产”,却依然被扣上“穷县”的帽子,在全国能排得上名次的穷县。
偏居一隅,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晋江犹如这个古老民族的一个切片,折射出时代之困与命运之惑。
70年代晋江县田间
作为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
地理赋予晋江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历史赋予晋江闽南文化和宗教文化,而晋江人背靠海港、大步流星,创造了独属于他们的华侨文化。
这种文化始终贯穿晋江经济发展脉络之中。它既是源泉也是动力,支撑着晋江一路走来创造奇迹,继续推动新时代的晋江爬坡过坎、砥砺前行。
90年代晋江市
改革吹醒“雄狮”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成为全国上下的主旋律,就像一道思想的光,洞穿了雾,抚平了痛,划过中华大地的上空,制造出动人的明亮。
晋江人闻风而动、逢时弄潮,沉睡在血液里的思维开始苏醒和迸发。
受制于濒临东南沿海的客观地理条件,晋江的土地资源总量和土壤生产力都明显不足,这迫使晋江“以工代农”,实施乡镇企业发展战略。
政策如此,但谁是带头吃螃蟹者呢?事情往往是从一个点突破。
“鳄莱特”开启晋江鞋都
1979年,晋江市洋埭(dai)村村民林土秋在香港打拼多年的的哥哥回乡探亲,看到家中破败,对林土秋说:“不要埋头种田,办厂。”
哥哥回到香港后,寄回了8万元巨款。
可办什么厂子呢?林土秋联想此前在上海看到的皮鞋热卖的场景,林土秋决定:办一家鞋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