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是哪里(山东赵县位置)

《左传》中的“棘蒲”,今在何地?

河北赵县野鸡铺村。西周属鄗邑辖地;春秋称棘蒲,先后属鲜虞国、晋国;战国初归中山,后属魏、赵。秦属钜鹿郡。清末古泉名家杨继震家藏“棘蒲”平肩弧足空首布。

一、为何起名“棘蒲”?

棘,本义:丛生的小枣树。《说文》小枣丛生者。《诗诂》棘如枣而多刺,《诗·邶风》吹彼棘心。《疏》棘,木之难长养者。棘,指的就是自然里野生的酸枣树,在北方四季分明的土地上,这是让人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植物。它长在山野林地,即使遍山荒芜,也能见到它寒瘦孤立的身影。《中国历史大辞典 历史地理》词条有:“棘原、棘津、棘城、棘蒲、棘下、棘门、 棘水、棘泽、棘亭”等。

为何起名“棘蒲”? 赵县曾有平棘山。光绪《直隶赵州志》卷一《舆地志》山川:“平棘山:有二,在州北曰大平棘,在州南曰小平棘。皆去城百步许。山顶平而多棘,故名。”“棘蒲”之名的来源,乃是“以棘名邦”,可参阅《水经注》卷八酸枣县“昔天子建国名都,或以令名,或以山林,故豫章以树氏郡,酸枣以棘名邦,故曰酸枣也。”再比如枣强县的棘津,唐《元和郡县图志》卷第十七《河北道》二:“煮枣故城,在县东北五十里。汉煮枣侯国城,六国时于此煮枣油,后魏及齐以为故事,每煮枣油,即于此城。”

三、历史记载的棘蒲之战

1. 鲜虞国攻占晋国之“棘蒲。”公元前497年后,晋国国内发生了六卿之乱,范氏、中行氏叛晋发难,联合攻打赵氏;知、韩、魏三家为了自保,又联合赵氏反攻范氏和中行氏,内战持续了8年之久。最后以范氏、中行氏失败,荀寅、范吉射逃亡齐国而告终。在这场晋国内战中,齐、卫、鲁、郑、鲜虞等国联手,始终支持范氏和中行氏。哀公元年(即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八月,齐景公、卫灵公在乾侯会见,为了救援范氏,鲁国军队、齐国军队和卫国的孔圉、鲜虞国进攻晋国,鲜虞人占领了棘蒲(今赵县)。《左传•哀公•哀公元年》:“齐侯、卫侯会于乾侯,救范氏也,师及齐师、卫孔圉、鲜虞人伐晋,取棘蒲。”此为“棘蒲”之名第一次见于史册。

2.赵国攻占魏国之“棘蒲”。 《史记•赵世家》:赵敬侯六年(公元前381年):

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正义今赵州平棘县,古棘蒲邑。八年,拔魏黄城。《集解》杜预曰:“陈留外黄县东有黄城。”正义:《括地志》云:“故黄城在魏州冠氏县南十里,因黄沟为名。”按:陈留外黄城非随所别也。”

赵国伐魏即是伐中山, 因为当时中山国已经被魏国占领,因此,魏国“棘蒲”,实际上正是鲜虞国、中山国之“棘蒲”。 徐海斌撰《魏治中山与白狄复国之相关史实钩沉》,《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5期:“从严格意义上说,“借楚伐魏,取棘蒲” 其实是伐取魏属中山之棘蒲。”《赵州志》:

春秋时为晋邑,名棘蒲。《左传哀公元年》:“师及齐师卫孔圉,鲜虞人伐晋取棘蒲即此。有社神,不知何时复归于晋,魏氏取之,寻入于赵。”《史记》“赵敬侯六年借兵于楚伐魏取棘蒲”是也。

二、古籍记载的赵县“古棘蒲邑”

棘蒲在今河北省赵县。赵县古称棘蒲,其古城在今野鸡铺。战国时期属魏氏中山管辖,正处于中山与赵国的南部疆界之处。

《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平棘,應劭曰:「伐晉取棘蒲也。”

北魏阚骃撰《十三州志》:“平棘本晋之棘蒲,战国时改为平棘。”

《史记 赵世家》唐张守节《正义》云:“今赵州平棘县,古棘蒲邑。”唐《元和郡县图志》卷第十七《河北道》二《赵州》:“平棘县,上。十二。郭下。本春秋时晋棘蒲邑。汉文帝三年,济北王兴居反,遣棘蒲侯柴武击之。武帝时,又有平棘侯薛泽,为丞相。盖汉初为棘蒲,后改为平棘也,属常山郡。隋开皇二年改属赵州,十六年改属栾州,大业二年又属赵州。皇朝因之。”

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一《赵州》:“《左传》曰:师及齐师、卫孔圉、鲜虞伐晋,取棘蒲。(即今平棘县也。) ” 樂史原著《太平寰宇記》卷六十:“平棘縣。舊二十鄊,今七鄊。春秋晉棘蒲邑也。《左氏傳》云:“師及齊師、衛人、虞人伐晋,取棘蒲。”杜注云:“晉地名也。”

《大明一统名胜志》:“赵理平棘即今治也,平棘故城在州南三里,春秋为棘蒲。”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