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故事类型分类
从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发展到今天,电影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已经分化到新媒体电影、VR电影、全景电影、桌面电影、游戏电影等各种形态。但是这些,都只是电影的展现形式,归根结底,我们判断一个电影如何归类,还要依据它所讲的故事属于哪种类型。
套用道家老子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特别适合这个归纳。
何为电影的道,什么是电影的哲学,电影到底在追究什么?我理解的电影追究的是人学,追究人性,追究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抗争,人与信仰(宗教),人与宇宙的关系(哲学),脱离人这个主体,电影是不能称为电影的,它可以叫做《动物世界》或者《美丽的星球》,就是纪录片了。后退一步讲,电影的父亲是戏剧、爷爷是文学,文学的父亲又是文字,文字的父亲又是符号,符号的父亲是谁,是人类创造的,人类在原始社会,围坐在篝火旁边,当他们还没有符号和文字的时候,已经学会讲故事,这是智人区别于尼安德特人种的最大特征,尼安德特人也有语言,但是他们不会讲故事,他们不会讲虚构的、不存在的事物、想象出来的事物。
斯坦利库布里克在影片《太空漫游2001》的开篇,就讲了这个上百万年前的智人进化的假想。目前科学已知的线粒体夏娃学说,已经证明了我们人类共同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非洲某一部落的一位,或者一群女性智人。她们基因突变,学会了讲述不存在的东西,也就是拥有了想象力。人类拥有想象,世界将会怎样?哦对,联想那句广告语,我记错了,应该是,“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所以人类祖先在篝火旁只会讲三种故事:
1是今天出去打猎,遇到了什么情况,啊呜啊呜阿乌璐乌璐,他们用我们现在失传的语言讲述着今天围猎一头野象时遇到的紧急情况,阿夸被野象的鼻子卷起来了,扔出去十米远,阿叭被象牙刺穿了肚子,正躺在火堆旁等死,今天多亏了我,及时击中了大象的眼睛,把它杀死了,下次我们围猎野象要更团结,嗷呜嗷呜。
这种模式的故事一直发展到今天,进化出了人类挑战一切生物和大自然的各种电影,人类求偶生育繁殖、人类结盟抗击“敌人”、人类杀戮、人类克服危险,诸如各种大白鲨大怪兽,乃至外星人,这个我在后面会细分。总的来说,就是讲述人类如何生存的传奇故事,讨论的是,人类是谁,他经历了什么成为的谁。
2是原始先民对于死亡和其他一些现象是不能科学理解的。比如他们看到远处的云层里有一处亮光映射出丛林,那是他们的不明事物发出的光折射,用现代科学很容易理解的海市蜃楼,到了我们的元祖那里,他们是理解不了的,所以他们会衍生出“神明”崇拜。所以在人类原始时期,有各种图腾崇拜,有各种所谓的神,树有树神,野猪有野猪神,大象有象神,蛇有蛇神,他们敬畏自然,敬畏万物,他们不明白这些事物的粒子消散了会到哪里去。所以在各个国家唱着各个国家的国歌的同时,他们衍生出了一个职业,叫做巫师、叫做祭祀、叫做灵媒,他们用臆想的结果去定义某种消逝的生命或非生命物体。所以这些巫师和灵媒在篝火晚会中告诉她的族人,今天我们围猎的那头大象叫做康恩,它是保佑我们不会饿死的象神,我们吃了它,有一天也会跟他一样死去,我们要感恩康恩,跪拜它为神。
所以这一派的故事演化发展到今天,就是有关宗教主题的电影,讨论的是人类要到哪儿去。
3是原始先民仰望星空,他们也会思考:我他喵的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还有那些控制自然的神秘力量,风、雨、雷、电,他们从哪里来,太阳为什么那么亮(要知道远古时代并不是这些称谓),晚上太阳去哪儿了,为什么换了一个值班的月亮,远处那些星星是什么那么亮,他们为什么白天看不见,一到了晚上就出来,那几颗特别亮的星星连起来很像一个小熊,旁边还有一个大的熊,虽然不怎么像,但是也找不到特别恰当的比喻,如果那时候有特斯拉汽车,说不定远古先民会把某一个12星座换做特斯拉座,或者奔驰星座。
所以这一派的故事到今天,就形成了一个哲学追问,寻找自我的话题,我从哪里来啊?
总结下来,按照故事的内容类型划分,比较哲学的说法就是三种,我是谁(与命运和自然的抗争),我从哪里来(哲学),我要到哪儿去(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