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有哪些(发电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储能技术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以后需要时利用的技术。储能技术按照储存介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和化学类储能。一、机械类储能

机械类储能的应用形式只要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

1.1 抽水蓄能原理

说简单点,抽水蓄能电站就是在势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换。负荷低谷时段,利用电网内部消耗不掉的电能将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转换成水的势能储存起来,此时抽水蓄能电站是电网内的一个用户;到电网用电高峰的时候,转化为水轮发电机模式,将上水库的水放到下水库来发电,从而完成水的势能到电能的转换,达到弥补用电缺口的目的。这时,抽水蓄能电站是电网内的一个发电站。

抽水蓄能分类

按电站有无天然径流分:纯抽水蓄能电站与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1)纯抽水蓄能电站:没有或只有少量的天然来水进入上水库(以补充蒸发、渗漏损失),而作为能量载体的水体基本保持一个定量,只是在一个周期内,在上、下水库之间往复利用;厂房内安装的全部是抽水蓄能机组,其主要功能是调峰填谷、承担系统事故备用等任务,而不承担常规发电和综合利用等任务。

(2)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其上水库具有天然径流汇入,来水流量已达到能安装常规水轮发电机组来承担系统的负荷。因而其电站厂房内所安装的机组,一部分是常规水轮发电机组,另一部分是抽水蓄能机组。相应地这类电站的发电量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抽水蓄能发电量,另一部分为天然径流发电量。所以这类水电站的功能,除了调峰填谷和承担系统事故备用等任务处,还有常规发电和满足综合利用要求等任务。

按水库调节性能分:日调节、周调节、季调节抽水蓄能电站

(1)日调节抽水蓄能电站:其运行周期呈日循环规律。蓄能机组每天顶一次(晚间)或两次(白天和晚上)尖峰负荷,晚峰过后上水库放空、下水库蓄满;继而利用午夜负荷低谷时系统的多余电能抽水,至次日清晨上水库蓄满、下水库被抽空。纯抽水蓄能电站大多为日设计蓄能电站。

(2)周调节抽水蓄能电站:运行周期呈周循环规律。在一周的5个工作日中,蓄能机组如同日调节蓄能电站一样工作。但每天的发电用水量大于蓄水量,在工作日结束时上水库放空,在双休日期间由于系统负荷降低,利用多余电能进行大量蓄水,至周一早上上水库蓄满。我国第一个周调节抽水蓄能电站为福建仙游抽水蓄能电站。

(3)季调节抽水蓄能电站:每年汛期,利用水电站的季节性电能作为抽水能源,将水电站必须溢弃的多余水量,抽到上水库蓄存起来,在枯水季内放水发电,以增补天然径流的不足。这样将原来是汛期的季节性电能转化成了枯水期的保证电能。这类电站绝大多数为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按站内安装的抽水蓄能机组类型分:四机分置式、三机串联式、二机可逆式

(1)四机分置式:这种类型的水泵和水轮机分别配有电动机和发电机,形成两套机组。已不采用。

(2)三机串联式:其水泵、水轮机和发电电动机三者通过联轴器连接在同一轴上。三机串联式有横轴和竖轴两种布置方式。

(3)二机可逆式:其机组由可逆水泵水轮机和发电电动机二者组成。这种结构为主流结构。

按布置特点分:首部式、中部式、尾部式

(1)首部式:厂房位于输水道的上游侧。

(2)中部式:厂房位于输水道中部。

(3)尾部式:厂房位于输水道末端。

(2)特点:属于大规模、集中式能量储存,技术相当成熟,可用于电网的能量管理和调峰;效率一般约为65%~75%,最高可达80%~85%;

负荷响应速度快(10%负荷变化需10秒钟),从全停到满载发电约5分钟,从全停到满载抽水约1分钟;具有日调节能力,适合于配合核电站、大规模风力发电、超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

(3)缺点:需要上池和下池;

厂址的选择依赖地理条件,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

与负荷中心有一定距离,需长距离输电。

(4)应用

目前,抽水蓄能机组在一个国家总装机容量中所占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为3%左右。截至2012年底,全世界储能装置总容量为128GW,其中抽水蓄能为127GW,占99%。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共有抽水蓄能电站34座,其中,投运26座,投运容量2064.5万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11.4亿千瓦的1.8%。(另在建8座,在建容量894万千瓦)

(0)
上一篇 2022年4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