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里的“费用”主要指直接的成本和间接的费用,直接成本指“营业成本”,间接费用指三项期间费用(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营业成本”指构成产品实体或与服务业务收入对应的直接成本,专业数据来源于《利润表》第二行,指【主营业务成本】与【其他业务成本】发生额的合计数。
【主营业务成本】在工业企业主要指由“生产成本”借方发生额从贷方结转过来的金额,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燃料和动力费以及间接费用(由【制造费用】科目按一定标准分配到生产成本的车间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在商业企业,主要指因销售而出库的进货成本(由【库存商品】出库金额结转而来);在其他企业,主要指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直接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与企业业务收入对应的直接成本:比如与原材料出售收入相关的原材料出库成本、与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对应的折旧费用、与无形资产使用费收入对应的无形资产摊销金额等等。
(一).费用的含义与特征
1、费用的概念:费用意思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
(2)费用或成本超过收入形成亏损,收不抵支严重持续亏损就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缩减亏空;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表现为现金或银行存减少、或因赊购成本费用形成负债等等)。
(二)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成本)相关的现金流很可能从企业流出(比如业务员报销差旅费,一方面导致管理费用增加;同时导致库存现金减少)
(2)经济利益(以现金流为主)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比如赊购库存商品,一方面导致未来销售成本增加,另一发面导致应付供货商的结算负债增加);
(3)经济利益(以现金流为主)的流出金额符合货币计量假设,也就是说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费用的列支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真实发生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三).经常使用的费用(成本)科目:
1、核算直接成本的过渡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
注意:
(1)这几个科目不能直接往【本年利润】结转,因为这几个科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损益类科目,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参与当期利润计算,进行收入和费用的比对,而是按照销售成本出库比例、完工进度等标准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再由【主营业务成本】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参加盈亏计算。
(2)【制造费用】是【生产成本】的从属过渡科目,也就是说【制造费用】借方发生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等间接费用,必须在月底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工人工资占比、机器工时占比、原材料消耗出库占比等等)结转分配到【生产成本】的二级科目-间接费用当中去。
2、期间费用:指与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也就是说不管企业有没有营业收入都要发生的费用,比如该管理人员工资、总部场地租金、单位承担的管理人员的社保费用等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科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