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城”和“市”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四面围以城墙、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据点,《管子·度地》篇中说:“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市”,指的是交易市场,《周易·系辞下》中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与市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聚合体──城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展,商品交换日益扩大和繁荣,逐渐形成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体的城市。
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是:①农业的发展产生剩余产品,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所以,历史上第一批城市都诞生在农业发达地区。②工业生产的发展和集聚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城市规模和城市化过程都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需要相对集中和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③对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城市对外交通体系越完善(即运输方式多样化、交通网络发达、运输能力扩大),城市与腹地的联系越密切,腹地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④第三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现代社会生产、流通容量加大,市场交换频率加快,要求城市为生产和流通提供科学研究、运输、通信、金融、保险以及批发、零售、仓库、广告等行业的配合。此外,现代城市越来越复杂,要求增加许多指挥、调度和管理机构,持续开设各种教育机构。
现代城市化造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大城市集群区的出现,这些城市人口数量多、密度大,规模和容量大,内部结构、功能形态以及分类体系复杂,其生产更多地摆脱了土地和自然的束缚,属于高级生产或服务性质,即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根据国家的划分标准,我国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而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
按照这个标准,我国现下的超大城市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城(按城区人口数排序),特大城市共14座,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按城区人口数排序),其中,领衔的武汉距离超大城市的门槛仅有5万人之差。
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城市活动要求连续、流动的空间,现代城市中已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多功能综合区。此外,城市与其周围区域存在连续的、有机的联系,古代和近代的城市,以单城最为常见,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大城市发展的普遍趋势,是在郊区建设各种形式的小城镇,与中心城市组合成为城市群,或若干大城市形成大城市集群区。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