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钱是多少(1万贯钱等于多少人民币)

“腰缠万贯”典出殷芸《小说‧吴蜀人》,有几个人各言己志,有人想当官——当上天下最繁荣的扬州城的刺史,有人想当富翁——腰缠万贯,有人想成仙——骑鹤升天。其中有一人头脑很尖,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通通拢在一身,这可能吗?

在《红楼梦》里,刘姥姥初次到贾府,遇上贾府买螃蟹,吃螃蟹宴。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喔,二十多两银子在明清时代可以让一个生活在农村的人过一年。那么“腰缠万贯”的人,到底多富有呢?

“贯”钱怎么来

我们现代人用的通行货币以钞票为主,金属币只是辅币。然而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在许多朝代铜做的钱币是最主要的通货,汉唐以后直到清朝,天下通行。“腰缠万贯”的“贯”就是古代计算钱币而生的单位。古代钱币有“孔方兄”的称呼,因钱币中间有方形孔的形状,古人用缗丝线穿过钱币的方孔,将一千个铜钱串成一串称一贯。一个铜钱是一文钱,一贯有一千文钱。“腰缠万贯”指身上有万贯钱币,就是有一千万个钱币,也就是有一千万文钱了,比喻财富极多。(典出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吴蜀人》。)

腰缠万贯的钱币有多重呢?

当然腰缠万贯的富人是不可能把这些财富都缠在腰身上,因为一千万个钱币可不是个小扑满能装得下的,而且分量也很重。古代对钱币的形制和重量也有铸造的标准。那到底腰缠万贯的铜钱有多重呢?来看一看,算一算。

唐代铸造钱币的“通宝”币制,是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北宋以前,钱币和以布帛、谷物代钱的支付都通行,进入北宋,铜钱成了主要的财政货币。铜钱可以表示价格,可以用来支付、流通,还可以贮存价值。

《旧唐书·食货志上》载:唐高祖武德四年(622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铜币的形制仍沿用秦代的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一文的重量为一钱),一千文则重一百两(十六两为一斤),即六斤四两,这就是一贯钱的重量。那么万贯的钱就是一贯的一万倍,就是七万斤了。看官们您说这“万贯”重不重呢?

“腰缠万贯”到底多富有?

当然啦,七万斤重的钱币不可能全部缠在腰上,在皇朝末代的清朝,“腰缠万贯”还是极富有的比喻,清代小说,《儒林外史》写道:“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那么,从购买力来看,拥有万贯钱币,到底多富有呢?

因为每个朝代的物价水准不尽相同,“万贯”这是名目价值,能够买多少生活物品才是实质价值。朝政的稳定与否,社会安靖或动乱都是钱币价值的变因,我们就举几个例子来看一下相对的水准。

根据《新唐书‧食货志》:“贞观初年(627年),全国户数不足三百万,一匹绢换一斗米。到贞观四年,每斗米仅四五钱。”贞观之治是史上政治最清明、民生繁荣的鼎盛时期,物价稳定,物美价廉。一斗米仅四五钱,一贯(千文钱)就可以买到200~250斗米了。万贯就等于200万~250万斗米的价值,以现在的米价换算,就超过2.3亿人民币,或十亿元台币了。在唐代若是“腰缠万贯”当是极富了。

以唐朝玄宗后期的税赋所得来作比较,《通典‧赋税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中,国中户口约有八百九十余万户,一年税钱约得二百余万贯。那么,这时期一个人“腰缠万贯”,就占有近二百分之一的国库税金岁入。唐朝时并存布帛、谷物可折算钱币的货物制。

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中国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主要表现在统一使用铜币和铸币量的增长。《宋史》记载,宋初到咸平三年的流通钱币,有北部各国喜用的铜币,南方各国使用的铅币或铁币和四川专用的铁币。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是北宋铸造铜币的高峰年,大约铸造了600万贯。以这个水准来说,一个人“腰缠万贯”,就占有了一国一年流通钱币的六百分之一(当时以谷物、布帛支付的制度还同时存在),的确不可小觑。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