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秦简,汉简“口赋,算赋”看半两
原创:豫南刻画孙华阳
秦献公七年初行市,各国贸易结税为钱“两甾”,计不同国家钱币称重结算两甾重为一个钱。(通过变法,秦国库充盈,开放贸易,设立税收为一个钱标准称重两甾,计8.076克)各国结算以钱为单位,记重值两甾重。
秦惠文王行钱半两,半两面文为秦本土铸币,行半两,说明此时秦国已经有很强的话语权,保护地方经济,提高国民自信。此时各税结算为半两,折算依旧为十二铢,计8.076克为一个钱单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至二世,复行钱,各旧国郡县税收依旧按秦钱收取,计8.076克,未考虑各旧国经济发展不同,钱币折算不同,故而百姓赋重。
需要注意的是两甾,半两都是算钱的本位,即一钱单位重8.076克,而不是指一枚半两重8.076克,因为战国至秦统一六国时,各国钱币均不同,且有大小不一,需要折算为“钱”,计8.076克重为一个钱的单位。
汉承秦制,汉初百废待兴,高后行八铢,即八铢为一个钱的本位换算,因秦汉时期内耗过大,八铢折算赋依旧很重,计5.384克为钱位换算,且南有武帝威胁,各郡国各有异心,为安抚民心及修养生息,行五分为一个钱的结算重量。计3.229克为一个钱的换算位。
文帝时期为了人口发展,复耕等考虑,采用继续修养生息的措施,并继续减税,行四铢,以四铢为一个钱的本位,计2.692克为一个钱的结算单位。
汉武帝时期,因需要多方民族互动原因,行五铢,增口赋三钱,计一个钱的单位换算为3.365克重。如文帝时期口税为二十钱,记重折算二十个钱总重53.84克,汉武帝增至二十三个钱总重77.395克,仅口税一项实际比文帝时期增加23.555克,折算文帝时期行四铢,就此一个子目给百姓增加35铢赋。其他暂不统计。
汉武帝之前口赋均为二十,武帝起为二十三,增三钱,误传为三铢。故三铢,四铢面文钱币当为西汉之后作。
武帝大统后,行五铢,为面文“五铢”,郡国五铢为行钱五铢,实为“半两”面文。
秦工业水平相对汉初高很多,因此汉初年流通半两,应多为秦大统皇帝半两。各郡国铸币,应该也多使用皇帝半两钱范。至赤仄五铢半两退出历史舞台。
另记邓通铸币实际是汉打压南越武帝经济,南越为秦大统旧地,故而邓通扰乱秦旧地经济,所铸钱必然是大统皇帝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