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宸枢
张宸枢,字紫垣,号少堂,镇原县临泾乡祁庙村人。生于同治五年(1866年),卒于1931年,终年65岁。
张宸枢敦厚精敏,勤学好问,少有声望,10岁即能赋诗作文,才名闻于邑里。《六艺》、经传和诸子百家无不通习,擅长书法,善于词章。光绪十四年(1885年)19岁举为乙酉科拔贡,同年中举,部选为庄浪县学 训导,启迪后学。他治学严谨,训导有方,每临抽查,均作掩卷提问,若回答有误或答对不出,则循循疏导,晓以大义,以励其志。
他政务之余,即染翰临池,专攻右军之学。他常说:“国朝书法家刘石庵专讲魄力,太守王梦楼喜欢丰满神采,当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说。我生来痴笨,丰神学不到,但向魄力处求之。凭借着岁月,勤学苦练,或许可望竿头日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经过奋发学习,苦苦求索,一举盛名陇右,跃入西北书法名家行列。其楷书,笔功遒劲有力,结构严谨,笔墨饱满,入木三分;尤善草书,笔法潇洒,墨触圆润,形体秀丽。给人以落笔生花,运笔如神,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心旷神怡之感,见者爱不释手,争相乞索。今陇东农村,作为珍宝收藏。他给亲属的书信,信手拈来,随兴而至,无论短长,读之令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今家乡后学,纷纷复印成册,揣摩研习。
张宸枢生逢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陇东兵荒马乱,战火匪盗此起彼伏,百姓苦不堪言。民国四年(1915年),平凉、庆阳一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九月初,在肖金(原属镇原)人刘元臣的带领下,肖金、屯字、太平等地五六千农民,包围县城,抗税抗捐。知县万朝宗紧闭城门,一筹莫展。张宸枢与刘元臣为师生关系,便由张宸枢出面,与县政府交涉,使知县答应缓行新税法,以平民愤。孰料事后,县政府却派兵丁,到处搜捕张宸枢和刘元臣。无奈之下,张宸枢只得背井离乡,西出玉门关,辗转新疆伊犁,教书育人,以送流年。1917年春,受泾原道尹周务学聘请,任平凉师范筹建员,1918年任平凉师范学校首任校长。后回县任县立高等小学校长。他夙夜在公,殚尽心虑,遂以“门无车马终年静,坐对琴书百虑清”自慰,赋诗为文,著书立说,撰成《通鉴纲目提要》、《中外政治论衡续》、《西路》等,受到学生和社会公众的尊重和爱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他洞察世情,深为民生倒悬而痛心疾首,逐渐荫生了立功异域之志,再次外出,赴郑州、北平等地,以文会友,以书交谊,意欲有所作为,然郁郁多年,怀才未遇,1931年客死北平。灵归之日,邑里学界纷纷举哀,戴孝相迎,引柩归葬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