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应该是反省的一生

  谈到“反省”这个话题,我想起了曾经有幸认识的一位母亲,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的教育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那时候她女儿还不到两岁,有一次在她家吃晚饭,那可爱的小家伙不知道为什么把她母亲为她盛好的饭连碗一起扔到了地上,我本以为她母亲会很生气的责备她,但情况并非如此,她把女儿抱到了卧室,与女儿沟通,给她讲了一些小故事,就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女儿似懂非懂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我那时候有点儿疑惑,这么小的孩子给她讲这么多有用吗?我说出了自己的疑惑,她的回答让我觉得认识她是幸运的,因为这件事也让我做了一些思考。

  她告诉我说,孩子虽然年幼,但并非完全没有理解能力,我给她讲道理,启发她去思考自己做的对不对,意在培养她思考的习惯,以后她长大了,遇事就会多想想做一件事是否合宜,即使做错了什么事,她也会有认识自己错在哪里的可能。

  从那时起,我就在思考,人的反省是如何形成的?从我们懂事起,就或多或少的接触到类似的教育,在父母、老师的教导下去思考一些事情的正反面,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思考,反省就是这样逐步形成的。当我们第一次被要求去想因为做了某件事会产生何种影响就形成了我们的第一次反思,只不过这是他人要求我们去做的而不是我们自己主动的反省。但正是这种被要求的反思才使得我们自主的反省有了形成的可能。

  德国一位抒请诗人是这样描述反省的,他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可以这么说,人的错误之所以能被认识,反省是功不可没的,任何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有机会认识错误,只要依靠反省这面镜子。在此,不用我做更多的说明,只需要拿我们自己来做一次简单的反省就可以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平常生活中,所有的错误要么是我们通过自我反省认识的,要么是通过他人的指导再结合自己的思考认识的,不存在第三种情况,如果要说存在别人指出我们不加思考就认为是错误的东西,同样的,这种情况也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内。对于第一种情况我把它归结为内力,第二种情况则归结为外力,它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绝对必要的。然而这些认识的方法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反省做一个比较—把我们做出的可能错误的行为与公认的合宜的行为进行比较,以此来认识错误,这就是反省的机制,也就是为什么说它是一面镜子的原因。

  我记得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使用过一种方法来解释讨论自由的必要性,我也想使用同样的方法来说明反省的必要。我们认为一个人的错误要么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要么通过他人指出后再经过自我反省后认识,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从来不需要反省,那他就是假设自己从来不会犯错误,纵观历史,横观大千世界,似乎这样的完美的人不存在于现实世界里,只可能存在于观念之中。因此,这个假设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反省的必要性也就产生了。

  从古至今,从来不缺乏反省的事例,不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其中强调反省的事例不胜枚举。孔子的学生曾子有每日三省其身的习惯,反省自己与朋友的交往是否诚信?帮助他人是否尽心尽力?以及是否温习了学到的知识?通过对这三方面的思考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另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同样提出贤明的人要经常反省自己,以此来达到明白事理并且避免不必要的过错的境界。这些哲人的事例大多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但是很多时候却只是停留在熟知的层面上,很少能引起更多的思考,也或许是我们并不真正的了解反省的目的和方法,但是这些哲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深谙此道,他们讲述了如何进行系统的反省,如果把儒家和道家的关于反省的认知结合起来,就可以总结出一个关于反省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反省,反省的方法、以及反省的最终目标。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谈到的关于反省的原因。他简明扼要的指出反省的原因有二,其一,要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其二,肯定自己的成果并持之以恒。反省不是单纯的为了认识错误,认识有价值的东西并予以肯定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道家的老子则从一个非常广阔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反思的方法,正如他所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前面提到过一位外国诗人的比喻,他把反省比作一面镜子,老子的话也正是对这种比喻的印证。反省必须有一个参照,这个参照就是被公认的合宜的事物。老子从个人,家庭,国家到整个世界的角度阐明了我们反省的参照,即反省要以那些行为合宜、道德美好的人,和睦亲爱的家庭,以及和平繁荣的国家为参照,在这些比较中来明白得失,这就是我们反省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

  至于反省的最终目标,荀子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向我们指明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是荀子对于完美人性的一种追求,要达到“智明”是有可能的,“行无过”则太过于理想主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这种完美人性的追求,人的一生本来就是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一个漫长过程,只是最后达到的何种程度因人而异。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