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发生的原理和危害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崩塌发生的原理和危害是什么呢?

崩塌的形成条件:

⑴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

⑵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的边界条件。

⑶地形地貌。江、河、湖、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

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通称为地质条件,它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外界因素

1、地震。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坡体崩塌,一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2、融雪、降雨 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

3、地表冲刷、浸泡 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边脚,也能诱发崩塌。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危害: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崩塌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崩塌地质灾害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https://www.nc005.com/。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