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
中文名称: 慧能
性 别: 男
朝 代: 唐
生 卒 年: 638~713
国 别: 中国
出 处: 中国历代名僧
生平文件
慧能(638~713)
中国唐代僧人,禅宗南宗创始人。又称惠能,俗姓卢。原籍范阳(今北京西南),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后,采樵养母。听人颂《金刚经》而感动,寻师至黄梅弘忍处,充舂米“行者”,修行全凭耳闻心记。遇五祖选法嗣,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而得弘忍赞赏,密授法衣而遣行岭南。16年后方出而传法。仪凤元年(676)方受满分戒。次年在韶关宝林寺传顿悟法门。与他争法嗣地位的神秀主要在北方弘法,力倡“渐悟”。遂有“南顿北渐”、“南能北秀”之说。慧能教说由其弟子法海汇集成《六祖坛经》。生前武则天及唐中宗欲召至京师,辞不就。死后,唐宪宗追谥为“大鉴禅师”。弟子有神会、怀让、行思等人。
平民出身的禅宗教主慧能
湖北省黄梅县东北的五祖山,唐代称为冯茂山。山中古树森森,松竹交映,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东山法门”之东山。唐朝初年,禅宗“东土五祖”弘忍就在这里结庐传法。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的一天,山中来了一位青年,粗衣,麻鞋,风尘仆仆,径自来寻弘忍大师。他一见弘忍大师,口称弟子,纳头便拜。弘忍见他相貌村野,举止粗俗,心想准是来求乞的穷光蛋,便不客气地问:“你是哪里人?来山中礼拜我,要向我求取什么东西呢?”那青年答道:“弟子是岭南人氏,新州(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百姓。老远来拜师傅,不求别的,只求作佛。”大师一听心中有气,喝道:“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么配作佛?”那青年毫无惧意,答道:“人有南北之别,佛性不分南北。獦獠虽不如师傅尊贵,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好一场问答!问的问得盛气凌人,答的答得理直气壮。别看这青年土里土气,却是悟性非凡,有胆有识,几句话说得大名鼎鼎的弘忍对他刮目相看。他是谁?他就是日后成为禅宗南宗开山祖师的慧能。
慧能俗姓卢,生于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据说他的祖籍是范阳(今北京、天津、保定一带),父亲名行瑫,唐高祖武德年间因罪流贬岭南,成为新州百姓。但这种说法并无可靠根据。从慧能初见弘忍时状貌、语音皆似獦獠来看,他倒更可能是世居岭南的土著。范阳卢氏是唐代著名士族,把慧能家世与范阳卢氏扯在一起,应是慧能成为教主后为了自高身价而编造的。
慧能少孤,家境贫寒,卖柴养母,不识文字。但他资性颖悟,有一天卖柴,听人读《金刚经》,不觉心有所悟。攀谈之中,得知弘忍法师正在黄梅东山大开法门,心中不胜羡慕。那位读经的人本是热心的佛徒,见慧能资质非凡,有心向道,便鼓励和帮助他去东山求法。慧能获得资助,安顿了老母,便辞亲上路,千辛万苦赶来礼拜弘忍,寻求成佛作祖的途径。
弘忍见慧能出语新奇,决意将他收下。碍于他出身卑微,便派他到碓房作了个舂米行者。慧能在碓房踏碓舂米,遇到讲堂中弘忍升座说法,他便竖起耳朵细听,默默地思考微言大道,慢慢地有所领会。有时沉浸到玄妙的禅理当中,竟然忘记了环境和自我。
单调的碓房生活,一晃就是8个月过去了。适逢弘忍大师依照惯例,打算挑选一位学禅心得最深的弟子传付衣钵,作自己的继承人。他命诸弟子各作一偈,借以观察各人对佛性的领会情况。上座僧神秀作了一偈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此偈一出,众僧称妙,神秀自己也暗暗得意。消息传到慧能耳中,他听后微微一笑,心想这样的偈语,离佛性的真谛还差得远呢。他得空央了一个童子引路来到南廊下,也作一偈,请人书于壁上。其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神秀的偈语,肯定自己身心的存在,认为要勤奋地修行,才能渐渐地达到不染尘埃的清净境界,属于传统的渐修成佛说。慧能的偈语,却认为身、心和万事万物都是空幻的,不真实的,只有人人都具备的佛性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这种思想,与南朝刘宋时竺道生首倡的顿悟或佛说相通,也与他自己初入东山见弘忍时提出的佛性不分南北贵贱的说法一致,只是经过8个月的默受教法,其思想更透彻精妙了。它与神秀的思想同属于唯心主义,但在认识上比神秀彻底得多;若施之于佛教修行,则简捷得多。一个出身贫贱,处在寺院最下层的苦力行者,居然作出如此高妙的偈颂,当即引起轰动。赞叹、惊奇、嫉妒、愤怒、仇恨等各种复杂的感情霎时笼罩了平日宁静的寺院。
弘忍见了慧能的偈语,知他已经真正把握了求佛精义,有心将衣钵传付给他,怕人知道,故意不动声色。当晚三更,才暗唤慧能入堂,对他讲经授法。并告诫慧能,以他的身份地位,当此传法重任,再住此院,必被加害,嘱他速离东山返回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