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璘
马璘①(721—777.1.26),岐州扶风(今陕西扶风)人,唐朝大将。
马璘出身将门之家,祖父马正会,为右威卫将军;父亲马晟,为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马璘自幼便成了孤儿,整天到处游荡,无所事事。在二十岁时,马璘偶然间读了《马援传》,这对他有了很大的启发,尤其是读到“大丈夫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时,马璘慨叹道:“岂使吾祖勋业坠于地乎!”遂参军入伍,在安西都护府(治龟兹都督府,在今新疆库车东郊皮朗旧城)自效。由于屡立奇功,马璘累迁至左金吾卫将军同正。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治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平卢(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市)、河东(治今山西太原)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发兵15万,号称20万,南下反唐,向洛阳、长安(今西安)进攻。唐玄宗闻讯后,一面组织力量抵抗,一面调朔方(治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河西(治凉州,今甘肃武威)、陇右(治鄯州,今青海乐都)等军镇,除留少数军队驻守防地外,其余部队全部内调。
至德元年(756年)六月,长安失守,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逃到朔方,于七月在灵武即帝位,是为唐肃宗。马璘统精兵3000,至凤翔(治凤翔,今陕西凤翔)护驾勤王。凤翔是马璘的家乡,到这后,很快便与肃宗见了面,谈了一下当前形势。肃宗见马璘谈吐不凡,甚奇之,遂令其率军东讨拳军。初战卫南(今河南滑县东),马璘即以百骑破叛军5000之众。后战河阳(今河南孟县南),马璘又立殊功。后因功出任镇西节度使②。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李俶(后改名豫)即位。此时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已先后死去,史朝义成为叛军的最高统帅。十月,唐代宗以其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诸军节度行营副元帅,与诸道节度使军队及回纥兵会师于陕州(治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进讨史朝义。
马璘随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由陈留(今河南开封市)西出,与诸军会攻洛阳。二十八日,唐军攻克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三十日,唐军列阵于横水(今河南孟津西北)。史朝义命其部将率兵数万,于城外立栅自固,企图阻挡唐军。仆固怀恩则布阵于洛阳西原,另派骁骑及回纥兵沿山迂回至城外史军栅营的东北,前后夹击,大破史军。史朝义亲率主力10万出城援救,列阵于昭觉寺,“营垒如山,旌甲耀日”③。唐军发起猛烈攻击,杀叛军伤甚众,但叛军阵仍坚持不动。神策军 观容使鱼朝恩派射生将500人力战,对史军虽多有杀伤,但对其营阵的冲击仍不奏效。在这关键时刻,马璘见诸将皆不敢动,说:“事急矣!”④于是单骑驰入敌阵,英勇奋击,夺贼两牌,叛军遭此突袭,阵内顿时大乱,左右披靡。唐大军随后乘势而进,大败叛军。史朝义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又败。叛军被歼6万人,被俘2万人。史朝义率轻骑数百落荒东走。唐军收复东京洛阳及河阳城。此战,是唐军与叛军进行的战略决战,马璘对决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战后,李光弼赞许道:“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有雄捷如马将军者。”马璘因功迁试太常卿。
宝应二年(762年)正月,史朝义自杀,历时七年又三个月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九月,河北副元帅仆固怀恩叛唐,引吐蕃军东进。十月初九,吐蕃乘唐朝内乱,兵力空虚之机,攻克长安。代宗被迫出逃陕州避难。关内副元帅郭子仪率4000兵与各地唐兵合兵反攻长安,在城内,唐朝军民里应外合,迫使吐蕃军在长安城滞留13天后,于二十一日引兵撤出长安。十一月,吐蕃军在溃退途中围攻凤翔城,凤翔节度使孙志直紧闭城门拒守,蕃军攻城数日不下。时任镇西节度使的马璘代宗李豫出逃陕州的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即率精骑4000余人自河西(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转战长安救难。正值蕃军围攻凤翔,马璘率众手持满弓,直指吐蕃军队,突入城中。随后又身不解甲,背城出战,单骑身先士卒奋击,俘斩蕃军数千人(一说千人),血流于野。次日,吐蕃军再次逼城请战,马璘打开悬门严阵以待。吐蕃军一见马璘出现,心中胆怯,说道:“此将军不惜死,宜避之。”⑤于是撤军而走,据守原(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会(治今甘肃靖远东南)、成(治上禄,今甘肃礼县西南)、渭(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南)等州以便它图。
经过此战,马璘名声大振。代宗回京后,为他的表现非常满意,又令他兼御史中丞。
永泰元年(765年)正月,唐代宗以马璘兼南道和蕃使,出访吐蕃。不久,又北庭行营(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邠宁节度使(治邠州,今陕西彬县)、兼御史大夫,旋加检校工部尚书。
当时吐蕃趁唐朝内乱之机,夺取了唐朝大量的领土,并且不断侵犯边境,而泾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离吐蕃最近,为了对付吐蕃,加强泾州的防务,唐代宗将马璘调至泾州,兼权知凤翔陇右节度副使、泾原节度、泾州刺史,其余如故。而后又任河南道副元帅,以郑(治管城,今河南郑州市)、滑(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二州隶之。八月十六日,又进封扶风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