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之恋》由于深受法国“新小说派”和“左岸派”、“作家电影”艺术风格的影响,不仅具有诗意浓烈的文学色彩,也具有“意识流”影片结构的独特风格,因而被人们誉为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也可以说,是西方电影从传统时期走向现代时期的一部划时代的杰作。1959年该片不仅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还获得法国梅里爱奖,1979年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科学学院又将该片评为“法国十大佳片”之一。
该片作为现代电影的开山之作,不仅具有现代电影的主要特征:无理性、无情节、无人物性格;而且还打上了“作家电影”的印记。运用非理性的意识流动来构成影片主体,加上导演独特的表现方法,就带来了影片主题的隐晦、暧昧、多义性,让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雷乃说过:影片“讲一个女人的故事,我只追求风格,对它的意念(主题)不感兴趣。”让不同的观众作出不同的判断,这正是导演的意图所在。然而最终雷乃还是提供了一条思路――他说:“整部影片是建立在矛盾的基础上的,包括必然的,可怕的遗忘的矛盾。一个在集体的,巨大的悲剧的背景上出现的个人的辛酸而渺小的命运之间的矛盾。”很显然,他在这里隐含的是关于“忘却”与“记忆”、“战争”与“爱情”的关系问题。
关于“忘却”与“记忆”的主题,影片是着重从两个事件上来探讨的:一个是关于“广岛的惨剧”。在影片开头不久,法国女演员与日本男子有过一段关于“忘却”的对话:男子说:“你在广岛什么也没有看见。”女的说:“我看见了,我什么都看见了。”……随着女演员的画外音,画面上陆续展现广岛医院、广岛博物馆、和平广场等曾遭受原子弹轰炸后留下的照片和实物。男的还说“你没有记忆力”,女的说“我有记忆力”,“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广岛”等。那么,对于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到底是该“记忆”,还是应该“忘却”,导演的提示很明确:“忘却”是“必然的”,人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战争的阴影里,人们要重建家园,去追求更加幸福、美满和平的生活;同样“忘却”又是“可怕的”,忘记历史的教训,就意味着历史的重演。
二是关于法国女演员在二战中,在故乡内韦尔与一名年轻德国士兵初恋的悲剧。本来这件曾经让她痛不欲生,近乎疯狂的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逐渐“忘却”了,但在广岛,她看到了惨绝人寰的战争悲剧,加上与日本男子的短暂恋情,慢慢叩开了记忆的闸门,在日本男子的一再追问下,她在神志迷惘中,如梦如幻地、断断续续地讲述了她十四年前的初恋悲剧。然而回到旅馆后,她又似乎在忏悔对初恋情人的不忠。那么,女演员对她初恋的悲剧究竟是该“忘却”还是应该“记忆”呢?答案也很明确:“忘却”是“必然的”,人不可能长期沉湎于对过去痛苦经历的回忆之中,要振作精神向前看,去创造新的生活,重塑新的生命;然而 对刻骨铭心的初恋的“忘却”的确又是很难的。法国女演员意识狂乱地回忆虽然痛苦,但这正是导演用弗洛伊德式的精神疗救法对她进行的一次治疗。因为,将内心的痛苦倾诉和释放出来,正是为了放弃,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说“记忆”正是为了“忘却”。
关于战争和爱情的主题。导演说,影片是讲一个女人的故事,又说表现一个在集体的、巨大的悲剧背景上出现的个人的辛酸而渺小的命运之间的矛盾。实际上,确切地说,影片是用浪漫的爱情来表现关于战争的主题。表面上看起来,影片是在讲述法国女演员邂逅日本男子的短暂爱情故事,而且在仅有的一天时间里,他们每次说分手但又很快相聚,甚至大部分镜头不是在床上肉体相亲,就是在房间内、大街上、咖啡馆里相拥相吻,可谓浪漫得很。然而导演为什么要把这个爱情故事放在曾经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广岛这个典型的战争环境中来表现呢?应该说是有其深层寓意的。